让代表满意 让群众受益——2021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综述

2022-01-22
来源:沧州日报

让代表满意 让群众受益

——2021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综述

本报记者 谢颖颖

实施“互联网+智慧养老”,在中心城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智能信息平台,为入网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47项居家养老服务;全面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丰富服务内容,开展阳光校园、经典诵读、作业革命、艺体社团等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

倾听群众心声,回应民生诉求。这一件件关系着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代表建议的落实,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聚焦民生关切,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提出、交办、督办多维发力,接续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冷暖,市人大代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民生实事、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以来,共提出代表建议166件,这些建议,凝聚着人大代表为民代言的拳拳之心,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民生跟着“民声”走。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高度重视,主任会议专门听取选任代工委对代表建议的梳理情况和分析报告,对建议督办工作进行认真研究,要求拓宽思路、定期视察、跟踪督办,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建议内容和职责分工,将其中162件交市政府办理,3件交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市委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单独或与市政府联合办理8件。

办理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市政府对交办的162件代表建议高度重视,列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办理工作责任。在建议办理中,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副市长按职责分工督导推进,对重点建议由市领导负责分包领办,加大办理力度。各承办单位按照市政府安排,严格落实“3+1”办理工作责任制,对每一件建议“定岗、定责、定标准、定时限”,领导班子全员抓办理,包案负责,督查问效。市政府系统承办工作职责分明、衔接紧密、协调有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承办工作合力,确保了建议办理工作顺利推进。如针对李砚飞等6名代表提出对大运河两岸古迹保护的建议,市大运河办公室对沿线8个县(市、区)176个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勘察摸底,对树龄超100年(含)的古树名木、超50年(含)的后备资源进行了普查建档挂牌,完成张缙墓、泊头沉船考古挖掘及郛堤城遗址考古勘探,完成了马厂炮台加固、泊头清真寺班克楼等文物修缮工程,2021年分5批次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群众关注程度高、代表建议集中、突出民生事项的原则,确定了张勇、陈亮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杨国忠、孙莉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发挥村级卫生室和村医作用,筑牢农村第一道抗疫防线》,李建国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李艳玲、陈连才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各小学周边接送站规范管理》等建议,作为重点建议予以重点督办,通过现场督办、电话询问、调查问卷征求代表意见等方式,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使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优化提升。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领衔代表参加的视察组,由常委会领导同志带队,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视察,通过电话问询与核实情况,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建议办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联系沟通,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跟踪监督,注重同代表的联系沟通,了解代表的满意程度,加强与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推动建议办理。代表呼声有回应,建议办理出实效。

截至目前,166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复,其中,所提意见和建议已经采纳、所提问题得到解决和基本解决的133件,占80.1%;列入计划逐步落实的21件,占12.7%;受政策、资金、权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暂时不能解决,向代表作出解释说明的12件,占7.2%,代表满意率99%。

每一条代表建议都凝聚着代表们的心血和智慧。一件件人大代表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给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