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康梦。
在沧州,在脱贫攻坚的宏伟历史画卷上,沧州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脱贫路上奋力奔跑的群众、不遗余力帮助乡亲们脱贫的驻村干部、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的外地商户……他们共同演绎着一个个脱贫故事,他们组成了这幅历史画卷中的英雄群像。
为展示沧州脱贫攻坚成果,沧州日报制作了《我的小康》六集系列短视频纪录片。该片以纪实手法,讲述了在脱贫攻坚路上每一个参与者的真实奋斗故事,集中展现了沧州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绩。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自述的真实脱贫历程吧!
第三集
内容简介:
代淑凤是沧州市海兴县苏基镇张常丰村村民,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她的丈夫突发脑血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她依靠自己做辣椒酱的手艺,建起了一家小小的辣椒酱厂。带动其他贫困农户就业的同时,她也通过村里的电商平台将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
同期声:海兴县张常丰村村民 代淑凤
我叫代淑凤,是张常丰村的村民。以前因为俺老伴儿得那个脑血栓,也不能干嘛,家庭条件说实在的,挺难。
2015年的11月29号,我记得老清楚了,是29号晚上。俺老伴儿从港口回来,回来的时候我正做晚饭。
他回来的时候,他就说:“我开着车差点儿出车祸。”
他说:“我这个脚踩离合不管用,踩好几下子使不上劲,突然就那么一下。”
到了第二天,我就和他上医院了,就看核磁的那个片子,医生就说:“这个病人老厉害了。”他那个智商也就是三岁,就这么厉害。
在那里待了20天吧,不到20天,反正20天左右,待这么长时间,家来的时候他也不会走,以后恢复得好坏只能看他个人的意志了。因为他没有劳动能力嘛,又得吃药又不能干嘛,我出去打工,家里也没人照顾他,就是只能干点儿零活。农业这一块的收入吧,只能是维持生活,只能是够吃的。一个月他得吃八九百块钱的药,有的时候就因为这几百块钱的药就犯愁。
张书记是2018年来的。这个书记来了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俺家去了。
她就说:“这个辣椒酱是你做的吗?都听说你会做这个辣椒酱呢?”
我说:“是啊,你尝尝行吗?”
她尝了尝说:“这个味道挺好啊,你老伴儿得这个毛病,条件也不好,你不如多做点试试去卖去。”
当时我就说:“这个辣椒酱俺每年都做,祖祖辈辈地做这个,也没有卖一分钱,到俺这里就能卖钱吗?”
她说:“能啊!你做点儿试试,现在都在网上卖,发个朋友圈儿。”
她说:“你做点,我给你卖不行吗?”
我始终就不认为这个辣椒酱能卖钱,可是书记三番五次地就找我说这个事儿,我就做了一点儿给她,她就捎到北京去了。捎到北京去,从北京没回来她就给我打电话了。
她说:“嫂子你再做点吧,他们都说好吃。”
我当时啊我真就不信,我寻思书记心好,安慰咱呢是吧。
她说:“真的,我不糊弄你,你再做点儿吧,过几天我就回去,回去我去拿去。”
我当时我就寻思着,书记人家是为咱好,做做试试吧。我就又给她做了,做了,她又卖了,就这样一来二去呢就做得多了。
做这个辣椒酱啊,我只是负责做,俺村上这个电商啊帮助我卖。来的订单呢我个人忙活不过来,忙不过来了,就叫两个贫困户过去帮忙,一天给他们60块钱。反正我个人富了也不叫富啊,咱富裕了也是托党、托政策,咱才过上今天这个好日子,咱个人过好了不能忘了党的恩情,也不能忘了书记帮咱啊。书记来了以后领着俺们上北京,上央视开门大吉。不长时间以后,书记又领着俺们上重庆。
上重庆,也是开玩笑啊,书记问我:“咱是坐高铁去是坐嘛去啊?”
我说:“坐飞机吧,俺还没坐过飞机了。”
真坐飞机去的。回来我跟他们就说了,我说,这辈子没有想着坐飞机,下辈子还没想着坐飞机,我说两辈子的事儿今年一年都完成了,也上了北京了,也坐了飞机了。
(我现在)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信心足了。我也希望我个人做的这个辣椒酱啊越做越好,做成了上市公司才好了。我要做成上市公司,我绝对不会忘了张常丰的村民,我说得到就做得到,我绝对忘不了张常丰的父老乡亲们,一定会领着他们一块儿奔小康。
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