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康(第四集)

2021-06-23
来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康梦。

在沧州,在脱贫攻坚的宏伟历史画卷上,沧州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脱贫路上奋力奔跑的群众、不遗余力帮助乡亲们脱贫的驻村干部、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的外地商户……他们共同演绎着一个个脱贫故事,他们组成了这幅历史画卷中的英雄群像。

为展示沧州脱贫攻坚成果,沧州日报制作了《我的小康》六集系列短视频纪录片。该片以纪实手法,讲述了在脱贫攻坚路上每一个参与者的真实奋斗故事,集中展现了沧州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绩。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自述的真实脱贫历程吧!


第四集

内容简介:

沧州市盐山县赵庄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2017年,通过驻村扶贫工作组搭桥,来自浙江台州的沧州明珠商贸城夫妻商户崔立平、应婉婉在赵庄村建起扶贫服装加工厂,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小康梦。





同期声:明珠商贸城商户 崔立平

我叫崔立平,来自浙江台州,我和我太太应婉婉都是明珠商贸城的商户。

我是2017年来到沧州,从北京过来的。我们明珠商贸城里有个浙江商会,他们推荐了我,让我们到这里开一个扶贫服装加工厂。没来过这个地方,后来就知道明珠商贸城那个浙江商会,去认识的徐超,就是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徐超跟我们讲,说这个地方比较贫穷,希望我们过来解决当地老百姓农村妇女的就业,帮他们脱贫致富。

赵书记给我们介绍说这边民风很淳朴,我们被真诚感动,我和我对象就过来了。到这里考察了前前后后有一个月,我们转了一圈儿,老百姓确实民风很淳朴,等于说响应号召,就来到这里投资了。


同期声:明珠商贸城商户 应婉婉

从乡里面到县里面,每一位领导都是很热忱地邀请我们,最后还是来了,觉得盛情难却。另外一个觉得能为当地解决就业,咱也挺乐意的。

徐书记说这里许多老百姓在家干插花,因为没有技术活嘛,这个技术活呢是能挣到工资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呢,一般工资都比较低,服装业怎么样也算有点技术含量,很适合当地妇女,她们在家带孩子看老人,又出不了远门,农忙的时候就去种地,闲的时候也可以过来,而且上班很自由。


同期声:明珠商贸城商户 崔立平

我们当时招工是交给了那个村里面的支书,因为我们毕竟人生地不熟啊,都是交给他,当时留的是他的号码,让他给我们负责招工人。因为我们外地的跟他们讲话,这边好多人都不会讲普通话,他们说话我也听不懂,我讲普通话有时候他们也听不懂。就是为了交流方便一点,就把当地的支书的号码(留下),招工由他负责。

我们跟工人之间磨合期也有啊,我们毕竟是外地人,他们怕我们拖欠工资跑了,我们自己这么多年在外面跑,我们也想得到,所以说我们就得让他们放心。

6月20号,这边开始开工了,让他们抓紧就是在6月20号过来,过来的话我们这些工人全部都是新手,一点儿都不会。


同期声:明珠商贸城商户 应婉婉

真的是不会蹬机器,最基本的都不会,连线都不会穿,我开厂这么多年来也头一次碰到这个状况。但是咱们也就拿布头给他们试,拿这些废布给他们练,就这么培训起来的,还给他们保底工资,就算你一天都不会干,那么你今天如果做了20块钱,我再补你20块钱,每个人有20块的津贴,我们这样子出钱培训了他们一个月。

开工两个月了吧,他们说好像人没有多起来,但是产量绝对比以前多起来了,比如说以前能做10件吧,现在能做20件了,真的慢慢在提高。我们的单子确实也挺大,一年四季都有活儿,也不停活儿。他们上班是自由的,有事就走,而且每个月给两天的自由请假时间。

珍惜这个厂子的人也挺多,留下的都是些支持我的力量。我觉得他们都希望这个厂子干起来,许多人都说我哪怕现在挣得很少,我都愿意留下来,因为他们觉得这里肯定能干起来。为什么?因为有这么多(人和)政府关心着我们。


同期声:明珠商贸城商户 崔立平

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反正不管哪一行都困难,反正就是坚持,我本来想过段时间改成公司,改成公司以后有些工人五险一金给他保了。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工人都能挣到钱啊,真正脱贫。


同期声:明珠商贸城商户 应婉婉

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多挣点钱,把他们的技术提上去,把我们的产量搞上来,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一想到这个厂子就是一片温暖,在这里让他们觉得有一个安心的感觉,我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费。对!我真的希望他们多挣钱,好像他们能挣到钱的时候,他们快乐,我更快乐。


4.jpg


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