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康梦。
在沧州,在脱贫攻坚的宏伟历史画卷上,沧州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脱贫路上奋力奔跑的群众、不遗余力帮助乡亲们脱贫的驻村干部、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的外地商户……他们共同演绎着一个个脱贫故事,他们组成了这幅历史画卷中的英雄群像。
为展示沧州脱贫攻坚成果,沧州日报制作了《我的小康》六集系列短视频纪录片。该片以纪实手法,讲述了在脱贫攻坚路上每一个参与者的真实奋斗故事,集中展现了沧州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绩。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自述的真实脱贫历程吧!
第六集
内容简介:
沧州市青县清州镇胡白庄村村民李会芬,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十年前,她的丈夫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依托产业扶贫的好政策,李会芬建起了蔬菜大棚,用辛勤的劳动种出了脱贫后的幸福果实,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小康路。
同期声:青县清州镇胡白庄村村民 李会芬
我是胡白庄的村民李会芬,没支大棚以前特别困难,以前两个孩子都小,对象再看病,因为他是双侧股骨头坏死,嘛活也干不了。
十年前,他有一次骑自行车,在自行车上下来,突然之间他说他就推不了车子了,脚丫子不敢迈不敢着地。我说,你把车子给我,你骑车子摔着了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没摔着,我就带着他又上了沧州市医院检查了一下。检查完了之后,人家说:“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家对象是双侧股骨头坏死。”我感觉天就像塌下来似的。
当初医学条件没那么发达,也就靠药维持。他得了五年以后吧,我决定给他动手术,那时候医学就发达了,再上沧州医院去,人家说你就可以动手术了。人家大夫说,你得需要花个20来万。这儿借,那儿借,哪凑得齐啊,凑不齐。到最后,我跟大夫说,咱先动着,我先交这些定钱,我说咱再需要钱的情况下,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我再借钱去,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家住的房卖它。
以前的生活可好了,他没病的时候可好了,他一得了病,简直天就塌下来了。动完了手术,我一直在哭,为嘛哭啊?愁钱,给人家大夫筹钱。大夫已经对咱那么大的宽容了,大夫人家到最后说了一句:“没事了,你先别交了,等合作医疗看看可以给你清多少钱,你欠多少钱。”日子最困难的时候没法说,我几乎有时候就不吃饭,现在条件好了,我是胖了,以前我挺瘦了。以前没法儿,他得吃饭,两个孩子得吃饭。
动完了手术,从前年个开始吧,我这日子渐渐好了。俺们村的书记给我向上申请建了两个蔬菜大棚,把我棒子地和麦子地都支成了大棚,补贴了我一万多块钱,给我这一万多块钱支成了棚,就从那时候我这日子渐渐好过。以前棒子、麦子几乎就是卖不着钱,突然之间这一茬茴香下来可以卖一万多块钱,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卖这些钱,你哪看见过这些个钱。县里、镇里、农林局里,连学校都帮,国家的这个扶贫政策对我来说呀,如果要是没有这个政策,也没有今天俺家孩子可以上学,俺家孩子我早就不让他上了,因为我一分钱没有。如果要是不都帮的话,光靠我这二亩七分地也过不到现在。我这二亩七分地茴香、甜瓜,秋后我再种一茬黄瓜,一年的收入我可以卖四五万块钱,我可以剩个四五万块钱的收入。俺对象有病借的这个钱,我也一点点地渐渐还上了。今年再一年,明年我计划把这账都还清,再挣钱就都是我自己的钱了。
俺们村书记说了,如果再建暖室的话,他给我两个暖室,他说让我再提升一步,我心里特别高兴。
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