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沧州|为法治沧州建设再添“普法”亮彩——访沧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李恭林

2022-02-19
来源:沧州日报

为法治沧州建设再添“普法”亮彩

——访沧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李恭林

本报记者 丁猛

把宪法公园打造成全市一流法治建设重要硬件平台和普法阵地;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构建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抖音、快手等“三微四端”完备的新媒体账号体系,填补新媒体空白……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启以来,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李恭林积极投身于普法工作,不断创新普法的工作方法,结合我市普法工作实际,为法治沧州建设再添“普法”亮彩,并荣获2016至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打铁还需自身硬”。身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李恭林深感责任之重、压力之大,他刻苦钻研法律法规知识和“七五”普法相关文件,领会普法工作精神实质和工作思路,力求学深学透。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他毫无怨言,加班加点,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结合我市实际,他牵头起草了《沧州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沧州市“七五”普法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试行)》等文件,并逐项分解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他负责统筹对各县(市、区)的领导学法、法律九进、法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筑牢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体系;定期到基层调研指导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文化建设等,创新多样化宣传形式让普法工作真正走进百姓……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这是李恭林常说的。职责所在,为了让普法宣传“接地气”,服务群众“聚人气”,李恭林主动参与到新媒体普法宣传创建中来。身上的担子更大了,空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他却乐此不疲。他看重的是那一个个挑战过后,是否能让普法工作更深入人心,只要有群众受益,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他的倡导下,市司法局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关心的热门资讯、民生新闻等进行汇总,并通过新媒体账号开设“小司说法”“以案释法”“小司发布”等多个话题栏目进行分析解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增长法律知识,解决心中疑惑。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已超过2953万人次。随后,全市司法系统通过创建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账号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条块结合的立体式新媒体普法矩阵,在全省率先进入了“新媒体普法时代”,全市普法工作真正完成了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实现了“指尖上的微普法”。

同时,市司法局积极探索以视频为重点的宣传新模式,从构思到拍摄、从后期制作到成片完成,李恭林都参与其中。据统计,共拍摄了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微视频20多部、原创普法短视频200多条。其中《背影》荣获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三等奖,《爱,不等待》荣获第三届中国科技城法治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金奖,《群主的烦恼》荣获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优秀奖。

为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市司法局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李恭林作为责任科室责任人,以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基地、依法治村培训基地为依托,每年定期对村组党员干部实行德治、法治、自治专题培训;针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林权改革和发放粮食直补款工作中热点问题,聚焦“六类人群”,开展宣讲活动800余次;建立了以大学生“村官”为龙头,以离退干部职工、“普法能人”、“家庭法律明白人”为骨干的普法联络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献县河城街镇小屯村等20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任丘市辛中驿镇张施村等132个“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李恭林表示,在“八五”普法期间,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普法清单”为抓手,以“法律九进”为载体,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以实际行动为普法工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