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法宣传一线彰显新作为
——记沧州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刘玉柱
本报记者 袁洪丽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刚刚荣获2016至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的沧州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刘玉柱,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说:“作为一名宣传干部,要以推进全民守法为己任,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努力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事业中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宣传干部,刘玉柱始终保持着“只争朝夕”的学习热情和“苟日新、日日新”的学习习惯,始终以“活到老学到老”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满足于已有所学专业理论,持续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法律相关内容的学习。认真系统地阅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通过理论学习,较为系统完整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有了更为坚定的“理论自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日常工作中时刻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编写了《重要文化经济政策汇编》《宣传思想工作应知应会》等业务书籍,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提供业务参考和工作指导。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将法治宣传贯穿各文化活动。在负责文化科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期间,刘玉柱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认真把关政策关口,结合沧州实际,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并将法治宣传工作贯穿到各项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各项文化活动中,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寓教于乐。先后被授予“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河北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积极投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践,每年组织谋划协调群众文化活动200多场,对提升沧州文化品位、丰富狮城百姓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组织谋划协调沧州建州15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达70多场(次),有效提升了沧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加强舆情信息报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在负责市委宣传部研究室工作期间,认真研究舆情信息工作的发展态势和基本规律,认真学习网络舆情方面的法律知识,指导各县(市、区)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准确把握大局、大势、大事,深入分析研判社会各界民众舆情动态,科室每年向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报送有参考价值的舆情信息近万条。同时,建立了涵盖社会各界、由115名信息员组成的沧州市社情民意收集反馈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反馈对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意见建议,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多次批示和充分肯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中宣部舆情信息工作会议选择在沧州市召开,我市在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作为中宣部社会舆情直报点,市委宣传部连续几年获得中宣部授予的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刘玉柱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作为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组织协调指导好各种宣传载体和平台,做实做好法治宣传,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推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是岗位职责所在,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他表示,他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为民服务的机会,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法治宣传和普法工作中,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