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雄安质量” 服务“千年大计”
——走进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
本报记者 闫晓楠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来到肃宁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工业厂房和生产车间整齐地坐落在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内。
河北泰达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主体已完工,现正准备后续装修工作。“目前抗静电电子载盖功能薄膜已在雄安厂区批量生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公司转型升级重要项目之一。”泰达公司董事长刘德茂说,泰达公司是第一批落户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的雄安新区外迁企业,目前正积极推进少废、无废、节能工厂的智能化建设,致力于环保与企业共同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跟踪和产品研发,一款新型的电子元器件载带盖膜已经研发成功,并通过了客户的测试,将主要用于定位封装电子元器件如集成电路、电容、电阻、IC、连接器、LED等。
河北立亚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型环保包装制品项目”是肃宁县2022年省重点项目,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道路施工、钢结构加工等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公司现阶段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袋是已经拥有成熟技术的产品,在外观和物理效果上等同于普通塑料袋,但降解周期远比普通塑料袋要短,还可进行堆肥降解和自然埋土降解,将有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未来可期。”立亚公司总经理杨超谈起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像泰达、立亚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在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还有很多,它们是我市积极主动对接雄安、服务雄安、融入雄安,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肃宁县位于雄安新区正南50公里,京九铁路、朔黄铁路在这里交汇设站。肃宁县利用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众多县(市)中脱颖而出,于2019年2月3日与雄县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雄安产业外迁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
园区位于肃宁县开发区内,规划占地10.33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每期规划面积约2至3平方公里,全力打造承接雄安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沧州西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桥头堡”。截至目前,协同园区报名入驻企业126家,22家企业已完成土地摘牌,全部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目前,盛邦兴泰、泰达、国昌、海润、腾达汇泰等13家企业厂房主体已经完工,协同园区已经初具规模。
走进雄安雄企集团河北肃宁雄企发展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邵岩正在仔细查看2022年新一批报名入驻协同园区的企业资料,为后续的入园资格评定和实地选商考察做准备。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坚持对标雄安标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秉持“行业领先、环保领跑”的宗旨,承接雄安传统产业搬迁、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导入园区、落户肃宁,为进驻企业搭建高层次发展平台、营造高质量生产环境、提供高标准配套服务。
邵岩表示,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作为雄县外迁产业的集中承载地和肃宁县政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以绿色发展、集约发展为目标,以产业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通过产城融合、功能复合,营造高品质创新发展环境、集聚高质量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园区等高对标雄安质量,同频联动雄安产业,实现“雄安总部+肃宁生产基地”的跨区域产业协同布局、一体化演进发展。目前,肃宁协同园区已正式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肃宁模式正成为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模式。
链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8年以来,我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承接雄安新区疏解项目90个,总投资166.77亿元,已完成投资92.63亿元。在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加速引进项目的基础上,沧东雄安新区新材料管道园引进万通塑顺、中塑管道等雄安新区新材料管道产业龙头企业19家,总投资12亿元,已完成投资4.65亿元,预计2022年12月可竣工投产;服务对接雄安新区产业园加快谋划建设,积极推动华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智能自动化制药设备项目和中德华胜制药设备有限公司年产80条智能中医药提取设备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22年底完工投产。同时,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建成雄安郊野公园沧州林、沧州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