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沧州|奏响普法最强音 法治黄骅沁人心

2022-02-28
来源:沧州日报

奏响普法最强音 法治黄骅沁人心

——黄骅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普法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袁洪丽 本报通讯员 沈媛媛

日前,在黄骅市东孙村,一位村民在老房翻修时加高影响另一位村民家中采光和通风,两人因此引发争议。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宝春得知后,与二人进行协调沟通。张宝春通过实地查看,采取“情、理、法”面对面调解方法,提出补偿通风、采光费用的具体方案,让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黄骅市着力推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中的生动一幕。近年来,黄骅市落实村级法律顾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民主议事决策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调解室、普法夜校等阵地作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黄骅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2016—2020年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七五”普法期间,黄骅市委、市政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累计开展100余期。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将宪法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举办讲座、报告会等教育培训300余场次,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升。同时,突出宪法、民法典重点内容,创新形式载体,高标准提升普法工作水平,开展法律进乡村、进企业等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资料150余万份,解答咨询3万多人次。连续十三年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已成为黄骅普法知名品牌。

大力推进新媒体普法,不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建成黄骅普法“三微四端”新媒体普法账号,组织“12·4大家一起学宪法”等系列大型互动活动50余次,生动鲜活地把法律知识从“指尖”送到群众“心间”。开设以案释法等50多个栏目(话题),10个话题阅读量突破1000万,单个话题最高阅读量突破2.2亿;黄骅普法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连续三年荣获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政法新媒体十佳账号。举办宪法征文比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80余场次,征集创作《普法宣传进万家》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法治作品。拍摄《背影》等微电影微视频200多部(条),多部作品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加强重点领域社会治理,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创立“五化联动”矛盾排查化解新模式,探索推进“道交一体化”改革,五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500多件,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建立大数据服务中心,受理群众各类诉求15000多件,办结率达96%以上;建立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和包联制度,推行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制度,化解了一批重点信访案件;实现市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滕庄子调委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新骅法律服务所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东孙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白庄村通过复验保留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6个乡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黄骅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康立斌表示,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今后他们将以法治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举措,夯实基层,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努力书写普法依法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