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夏”|丰收时节不浪费 ——盐山县王金村夏收夏种见闻

2022-06-09
来源:沧州日报

丰收时节不浪费

——盐山县王金村夏收夏种见闻


本报记者 王汝汀 通讯员 王洪胜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6月7日,盐山县孟店乡王金村几块收割机收过的麦地里,一些村民忙着将打碎的秸秆装车,准备拉回家当饲料。“现在不让焚烧秸秆,咱得紧跟党的政策。这些秸秆拉回去以后还能重新利用,比烧了更环保、更划算。”王金村党支部书记王墨军说,近些年,村里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严禁焚烧秸秆,村民们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

王金村74岁的老人王月芬,正在捡拾地里的麦穗。“孩子们都有工作,我和老伴儿在家里种了2亩多地的麦子,收割机收过后,我就把没收干净的麦穗捡起来,在别人眼里这可能不值几个钱,但浪费粮食心里不安啊。”王月芬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可是她受过没有粮食吃的苦,舍不得这些麦子,在地里捡一捡,既不浪费,还能活动一下身体。

在麦田里,盐山县政协委员、王金村村委会委员邵明贵正四处奔走,代表村“两委”听取村民诉求,帮助村民解决收割、晾晒等实际问题。省劳动模范张长生、沧州市最美文化志愿者王金兰等爱心人士,到村里走访座谈,准备帮助军人家庭解决麦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据介绍,王金村有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加之疫情防控的原因,无法及时回到家里进行麦收。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村“两委”主动联系在外打工的青年,表示可以统一帮助他们麦收,让他们安心在外工作。

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村民们正紧抓晴好天气开展抢收、晾晒、储藏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劳动景象。金黄的麦田里,相隔不远的两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麦田中忙碌穿梭。伴着阵阵轰鸣声,饱满的麦粒被卷进车厢,田里只剩下被打碎的秸秆。“收割一亩麦子,包括将麦粒运到家,一共收费70元。”驾驶收割机的师傅说,以前老百姓麦收需要好多天才能完成,现在用上收割机,可比以前先进多了,省时又省力,老百姓还能用省下来的时间进行其他劳作。一会儿工夫,一亩多地麦子就收割完毕,麦田主人捧着颗粒饱满的小麦,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