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师生下乡“推普”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罗佳琦
入秋后,孟村回族自治县牛进庄乡东赵河村的小枣红了,玉米成熟了,梨也结满枝头。9月13日早晨,村民们围在村头,焦急而又兴奋地等待着沧州师范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到来。
对于东赵河的村民们来说,沧州师范学院并不陌生,因为这里是师范学院的定点帮扶村。中秋节前夕,沧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电军来到这里,为村民讲党课,为老乡们送上节日的关怀和问候。几年的帮扶,让村民跟师生们处得像亲戚一样。这一次,听说师院的老师同学们来帮助销售农产品,并讲解电商销售方法,教村民用普通话开直播,大家都充满期待。
“各位村民,大家好,红旗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上午10时,村民们忽然听到大喇叭中传出与往常乡土俚语不一样的声音,语音规范、声音嘹亮。原来是沧州师范学院播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已开始现场广播了。庞泽祥老师与学生郭嘉坐在东赵河村广播室的话筒前,开始了“推广普通话 喜迎二十大”广播,大喇叭的广播声响彻乡村的各个角落。
上午11时开始,沧州师范学院驻东赵河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金峰带领着师生代表组成的“党建小分队”,深入走访东赵河村,了解当地情况,宣传民族政策。张金峰高兴地说:“今年以来,沧州师范学院驻村工作队把目光聚焦到了推广种植优质糯玉米上,以此带动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增收致富。今年7月,试种的近20亩糯玉米成熟上市,按照合同每公斤1.5元的价格,每亩地的收入翻了一番。”
当天,由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带队的直播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带货直播活动。大学生主播们用镜头展示产品,用诗意的语言、生动的表达、热情的互动等方式,介绍产品的历史渊源、种植过程、产品特点等,线上直播间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近千人,直播间点赞热度及产品订单数量不断上升,秋月梨一小时内直播销售金额超过3000元,并为梨农联系到了沧州市内的“沧州礼品”等果品公司,大批量订购销售该产品,帮助农民群众打通了农产品的外销通道。看到自己的产品热销,老乡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边直播热,那边“推普”忙。沧州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走进孟村回族自治县饶安学校,为学生们进行普通话诵读辅导。大学生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诗歌《二十大之歌》,进行课文朗读辅导,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祖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建设家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