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新村社区设立助老“时间银行”

2022-11-01
来源:沧州日报

石化新村社区设立助老“时间银行”

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张 军 杨 晨

新华区建北街道办事处石化新村社区七旬居民冯保(化名)的家中,在显著位置上记着两个电话,一个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电话,另一个是同楼邻居张桂荣的手机号。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加之儿女不在身边,他经常需要打这两个电话求助。

石化新村社区属于企业型社区,居民多为企业职工,60岁以上老人的人数超三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119人。为此,社区党委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养老服务管理平台”,设立了助老“时间银行”,鼓励党员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便邻服务。

“楼上楼下住着,这么多年邻居了,老爷子身体不好,咱们年轻一点儿的,搭把手不算个啥。再说了,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年61岁的党员志愿者张桂荣在社区党委的安排下,和冯保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帮助解决一些困难。

“我们社区50到60岁党员占比较高,大部分属于辖区内企业退休党员,基本上都是熟人。”石化新村社区党委书记石慧介绍,通过设立助老“时间银行”,推行“小老人+老老人”帮扶计划,达到了小事不麻烦儿女、大事有人告知家人、急事能及时出现身边。

“目前,我们已完成60岁以上老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空巢独居老人、服务需求类别、健康体检数据、生活兴趣爱好和饮食禁忌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石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陈胜伟说。

一些老党员纷纷申请参加助老“时间银行”,他们与空巢、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到老人家中进行志愿服务,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联系。志愿者进行帮扶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存入其“时间银行”卡中,用来兑换生活物品或自身的养老服务。

63岁的张立东退休前是一名电工,也会维修小家电。得知石化新村社区设立了助老“时间银行”,他报了名。张立东说,可以利用一技之长帮高龄老人解燃眉之急。他的电话被社区写在了发给帮扶者的爱心卡片上,他也经常上门为高龄老人服务。

“远亲不如近邻,这么多年了,咱们社区的居民就是一家人。”除了党员,助老“时间银行”还影响了很多非党员。今年67岁的武俊生就是其中一员,每逢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总是积极参加。

目前,通过助老“时间银行”,石化新村社区为100余名高龄老人提供助餐、陪护、陪医、理发、紧急救护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