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洒满驻村路 乡村振兴谱新篇 | 小渔网“绘织”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2-11-12
来源:沧州日报

小渔网“绘织”乡村振兴新图景

——记海兴县第二中学驻大徐庄西南村工作队

本报记者 郭玉培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不断增强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如果你们的渔网厂能从提供货源和就业机会上帮助我们村,就能不断增强村民的技能本领,提高群众持续增收的能力,希望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日前,海兴县第二中学驻张会亭乡大徐庄西南村第一书记卢广杰,与结对帮扶企业鑫鑫渔网厂负责人沟通推进“万企帮万村”帮扶事项时,就此与企业进行磋商。

海兴县张会亭乡大徐庄西南村地处冀鲁交界,是一个不足600人的小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作物产量低,村民只能通过谋求村庄发展的“副业”来寻求增收的路径。

2016年,海兴县第二中学驻村工作队入驻大徐庄西南村开展精准扶贫,会同村“两委”立足村庄实际,精准谋划、稳步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6年多来,大徐庄西南村街道硬化、村庄亮化、卫生洁净化目标相继实现。2017年,这个村以全县集中光伏收益为依托,顺利实现脱贫。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根据当地村民熟悉渔网加工的特点,积极谋划渔网产业项目发展,制定出以机制渔网加工为品牌的发展计划。

2021年,大徐庄西南村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投资50万元购置了两台机制渔网机。经过公开竞标,村民徐华峰承包了机制渔网加工项目,目前已实现村集体年增收4.8万元的目标,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与此同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发展村集体渔网加工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江浙等先进地区成立渔网加工协会的经验,把村民个人“单打独斗”作坊式的渔网加工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地域渔网加工“集团军”,力争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为本地村民谋求渔网加工项目收益最大化。

此外,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积极做好村内原有扶贫肉鸡养殖大棚的外包和项目维护工作,抓好村南水库淡水鱼养殖外包等工作,让有限的集体资源创造出最大的集体收益。村内公益岗位设置和日常管理工作也是驻村工作队常态化的工作之一,他们在村里建立了村“两委”委员监督下的大徐庄西南村公益岗管理制度,督促所有公益岗工作人员履职尽责。

卢广杰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的奋斗起点。今后,他们将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与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千方百计发展好机制渔网加工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助力走好大徐庄西南村的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