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盯科技工作重点任务,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持续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对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技术合同交易额、省级科学技术奖等给予后补助支持;积极探索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自主权,激发科研创新动力活力。
持续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对研发费用达到一定额度和强度的企业给予后补助奖励;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大财政科技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市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科技投入效能显著提升。
加快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75家,省级研发平台达120家。
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交流。重点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进行科技对接合作。截至目前,建成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7家。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带成果、带技术、带资金到我市创新创业。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150亿元。
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进位。明确跃升进位目标任务,实施“一县一策”推进措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A类县达到5个,B类县达到10个。
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1201人次,其中派驻高校科技特派员798人次,乡镇科技特派员403人次,派驻产业集群科技特派团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32个,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市贸促会:
以三个聚焦服务经济发展 提升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市贸促会紧紧围绕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织密服务企业网,努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中展现贸促工作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
聚焦稳住经济大盘,扛起服务外资企业新使命。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贸促会成立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专事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市贸促会全面落实国家、省贸促会以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迅速成立沧州市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建章立制、完善举措,及时准确收集外资企业诉求并推进解决,为外资企业在沧发展提供便利,带动更多外资项目落地。
聚焦服务开放大局,推动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聚焦提升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招商引资落地落实,经过积极主动向河北省贸促会争取,“京津冀国际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已确定今年上半年在沧举办。此外,借助国家、省贸促系统对外联络渠道资源,市贸促会建立起国外商协会数据库,在国家贸促会“投资中国”平台上向国外推介我市重点开发园区,为招商引资贡献力量。
聚焦维护企业权益,释放商事法律服务体系新活力。市贸促会通过签发原产地证书、出具国际商事证明书等业务护航企业“出海”发展。开展“自主打印集中办理月”活动,大力推进原产地证书“全流程网办”。助企纾难解困,充分发挥事实性证明国际效力,为企业办理事实性证明书,帮助企业挽回因疫情导致的经济损失并保住后续订单。编印《国际贸易风险预警防范信息专刊》《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指导手册》,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组织开展贸易政策、涉外商事法律等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