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市老促会开展“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综述

2023-04-17
来源:沧州日报

力促老区蝶变 助力乡村振兴

——市老促会开展“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综述

屈 鹏 李其征 苏 杭

阳春时节,春和景明,行走在狮城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

看,黄骅烈士曾经战斗和牺牲的盐碱滩,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企业成群,一座现代化新城屹立在渤海岸边;当年“萧华三打灯明寺”的战场,如今已是村美民富、瓜果飘香;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里献县,如今大力发展农牧产业,让“一只鸭”销往全国……

沧州是河北省重点革命老区市之一。近年来,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老促会指导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桥梁纽带、载体平台”作用,以服务老区人民为宗旨,以促进老区发展为己任,扎实助力老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特别是“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开展以来,112家理事单位和市、县政府部门深入基层,精准一对一帮扶革命老区村。一年来,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老区村上项目、搞建设、办实事171个(件),拟投入资金6801万元,已投入资金4446万元,有力支持了老区村的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等,为老区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势启帷,高位推动有力度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位于大运河畔、渤海之湾的沧州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始终流淌着延绵不断的红色血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全市辖区14个县(市)均为革命老区县(市),共有152个老区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7%;革命老区村3272个,占全市总村数的49.6%;老区人口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9.8%。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时期,我市老区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但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历史遗留等因素,一些老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老区群众对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

革命老区要发展,乡村振兴是关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题,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始终把老区振兴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对全市“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入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为老区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市老促会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认真谋划开展了“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制发实施方案,明确6方面帮扶行动工作:帮助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老区村水、电、路、讯、网等工程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帮助老区村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帮助老区村搞好人居环境整治,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帮助老区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帮助老区村加强革命遗址维护修缮,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等。

至此,一场为期五年的“进老区助振兴”帮扶行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创新思路,建立行动机制有保障

良好工作机制是成功的前提。

“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选定了112个对革命牺牲大、贡献大、振兴发展困难大的老区村作为帮扶对象,由市县两级老促会的百家理事单位联合市县两级百个政府部门“一对一”组成对子,靶向帮扶,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十四五”时期持续帮扶。

动员力量广,帮扶对象多,帮扶时间长,如何确保帮扶行动取得实效,真正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红利,市老促会按照以创新求突破、以机制促落实的思路,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帮扶行动走深走实。

——联席会议机制,市委、市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的通知,明确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老促会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主持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设置了相应的办事机构,确定了6项主要职责。

——结对帮扶机制,采取一个理事单位、一个政府部门和一个老区村“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形式,一帮5年,形成稳固帮扶关系。

——精准帮扶机制,参与帮扶单位,切实掌握受助村情,找准帮扶重点,聚焦弱项短板,持续精准发力,真正扶在关键处,帮到点子上,不断见成效。

——台账管理机制,对每一个帮扶理事单位、政府部门在老区村确定的帮扶项目、所办的实事等,分别造册登记,并将投入情况、工作进度、取得的成果、产生的效益等跟踪记录。

——工作通报机制,定期总结各县(市)各被帮扶村工作进展情况,向各县(市)各帮扶理事单位通报活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督导推进机制,形成平时随机交流,抓住重点进行调研,半年一次调度的例行制度,掌握行动的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作法,发现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下步推进的指导意见。

——观摩学习机制,每年组织举办一次百个老区村观摩学习活动,通过实地观摩看行动、看效果,达到互相学习借鉴、互相促进的效果。

——表彰激励机制,按先县后市顺序,县、市两级老促会实行一年一次成效评定,二年一次交流促进,五年进行总结表彰。对帮扶投入多、力度大、成效显著的理事单位,由县、市分级表彰。

一年多来,市老促会认真履行联席会议赋予的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市老促会领导坚持深入老区县(市)对帮扶行动进行调研督导,与县(市)老促会、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共同谋划帮扶项目,完善实施方案,推进行动开展。县(市)老促会经常进入被帮扶老区村实地调查,掌握进度,充实台账,及时督导。

为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市老促会利用沧州老区网,随时通报行动进展情况和先进单位的作法,2022年发布动态信息近百篇。通过在《沧州日报》开设的“结对帮扶办实事,进入老区助振兴”专栏,对9个先进典型进行宣传鼓励,发挥示范引领和行动导向作用。

因村制宜,差异化帮扶有效果

走进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村民刘杰亭的家庭银耳车间,一排排菌棒上盛开着一朵朵形似菊花的银耳,几位工人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运。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回收新采摘的银耳,并当场兑现回收资金。

杨庄村是盐山县重点革命老区村之一。自“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开展以来,河北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发起成立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杨庄村发展银耳种植,恩际公司投设备、技术、菌种、回收产品,杨庄村民投房屋、流动资金、劳动力,随着第一批银耳上市,首批参加项目的种植户户均盈利3500元。随后在县发改、财政部门帮助下,总投资230万元的杨庄村银耳种植基地开建,10月底,9个大型车间完成。11月,杨庄村又同恩际公司达成车间租赁协议。从2023年1月开始,恩际公司每年向杨庄村集体交租赁费15万元,一举解决多年来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

这是“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中的一个帮扶缩影。百个老区重点村,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参与帮扶的百家理事单位,行业、规模各有差异。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上什么”的原则,帮扶单位因村制宜,聚焦问题,各展所长,精准发力,围绕被帮扶老区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庄面貌、红色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谋划实施一批实事、好事,帮助老区村强弱项、补短板,加快老区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产业帮扶方面,全市已有9个项目启动推进,拟投入资金1430万元,已投入资金1010万元,对老区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39个帮扶项目正在实施,拟投资3101万元,已投资1093万元,项目将助推老区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环境整治方面,已有25个项目展开,拟投入资金1512万元,已投入资金1164万元,有效改善村庄面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已有13个项目落地,拟投入资金688万元,已投入资金407万元,这些建设项目有效保护了革命文物,开发利用了老区的红色资源。

此外,一些理事单位、政府部门在实施当年的帮扶任务中,又拓展思路制订三年、五年帮扶目标,细化方案,列出逐年推进时间表。

沧州建投公司对口帮扶肃宁县万里村,这里曾是当年贺龙率领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抗战指挥部旧址,起初锁定修复保护指挥部的工程,后经调研发现,本村和周边还有120师“三战三捷”的战场遗址、“雪村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经与县、乡、村共同谋划,形成建设“红色小镇”的新方案。已请中央美院5名专家进行整体策划,并筹措启动资金150万元,预计2024年建成这一红色教育基地。

匠心文旅产业集团帮扶献县十五级镇尹店三分村,为助力村庄建设规划实现,集团作出了5年帮扶计划,其中包括维修村小学教学楼、翻建村幼儿园、修建村民游乐园、修缮革命村史馆、安装街道路灯等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万元,持续推进,让村里年年出现新景象。

为革命老区促发展、助振兴,为老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随着“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的持续有效推进,老区人民日子将越过越红火,老区乡村必将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活力,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