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 书香悠远

2023-04-21
来源:沧州日报

大运河畔 书香悠远

本报记者 杨静然 齐斐斐 摄影 魏志广 王秀丽

1a1ab014-826a-44ac-9341-8c928a2168f1.jpg

1d0b76d4-ecc0-423e-85fe-4a39da65a1af.jpg

陈立新与大家分享小说《大刀记》

ec306697-f077-4b55-b4d0-648d00f8d00b.jpg

卢竞芳讲述妈妈与运河的故事

9e14b092-c3b3-4847-8536-7e4d138b4663.jpg

临海路小学的学生们表演诗朗诵

0638601c-a986-4a31-96ea-7616942a094a.jpg

本报记者齐斐斐担纲主持

春风萦耳畔,书香沁心间,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沧州日报读书会与众多读者相聚沧曲书舍,与运河共赴一场书香之旅。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运河流韵书香远”,也是沧州日报读书会开展的“书中的大运河”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大运河凝聚了悠久的历史,交织着沧州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学校师生、文化爱好者和沧州市女摄协的摄影师们相约运河畔,品读悠悠运河情,徜徉于流动千年的历史中。

在河之曲 当运河遇上书香

两岸柳绿,陌上花开。4月的百狮园春意盎然,那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水一桥,都是动人的美景、浪漫的诗篇。沿路向东南行,竹林环绕间,一座青砖黛瓦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沧曲书舍,本次读书活动的举办地点。

沧曲书舍曾是沧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学堂,据史料记载:“雍正三年春,州人立沧曲书舍。州人张延绪就其城南别墅,延河间左方焘、州人李之崋相继讲学其中,多士云从,构室肄业。”民国《沧县志》将沧曲书舍列入了古迹,曾现“南北名人,声应气求,极一时之盛”。运河赋予它清幽的环境、充足的生源、传播声名的通道。

遥想当年,在河之曲,多少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汇聚,品读诗书,文心脉脉,一旁便是静静流淌的大运河。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幅画面重现。热爱读书的运河子民来此,一如当年的先贤雅士,带着期许,带着诗情画意,在这里抒写豪情壮志。

古木回廊、曲水流觞,亭台楼榭、雕梁花窗……置身沧曲书舍,大家仿佛穿越古今,来到了两百多年前的运河岸边。

悠扬的乐声想起,打断了大家的遐思,临海路小学王杰、刘堃宇、崔静等老师带来诗朗诵《英雄》,读书会由此拉开帷幕。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生死面前,敢于踏出一步的人;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危难之时,敢于迈出一脚的人……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心灵满是伤疤,仍旧眷恋这片土地,仍旧痴情不改的人……”高亢激昂的朗诵,让在场的嘉宾、读者不禁心潮澎湃。

悦读悦美 大运河的诗与远方

大运河,我们的母亲河,她毫不吝啬地把最长的一段留给了沧州,让沧州成为运河沿线城市中流经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她流淌千年,孕育滋养了狮城儿女,沉淀了太多的情感和故事。

“沧州以运河为界,运河以西为冀中军区,运河以东为冀鲁边区。长篇小说《大刀记》描述了冀鲁边人民在旧社会受尽了封建欺压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血泪历史,塑造了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反抗封建欺压、推翻黑暗的旧社会,为消灭日本侵略者不怕流血牺牲的光辉形象。冀鲁边一带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随着一段讲述,观众的记忆飘向抗战时期,讲述者是文史爱好者陈立新。

熟悉陈立新的人,都称他为“运河迷”。多年来,他拍摄运河、行走运河,挖掘运河故事,记录两岸风土人情。光影闪过之处,都是带着温度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对于沧州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卢竞芳而言,运河则更显亲切。她家几代人都生活在运河边,母亲刘玉身曾著书《晚晴集》回忆运河往事。

卢竞芳记忆里的运河,烟火弥漫,充满乐趣。

“母亲在运河边长大,家门前就是当年的杂货码头。她小时候总是坐在门前大柳树下数来往的船只,然后用心记下每条船的特殊标记,看五颜六色的货物,听南来北往的口音。母亲最喜欢的便是凿冰、放河灯……”在她的讲述里,一条河的桨声帆影变得生动鲜活如在眼前。

运河两岸 最是书香能致远

参加读书会的还有沧县关工委“五老”报告团的成员们,他们分享读书心得,讲述运河故事,读书会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沧县关工委主任娄锡文多年致力于“无衔将军”张仲瀚的研究,为展现将军的风采与传奇,曾8次远赴新疆,为其著书立传、办展览。她说,读史使人明志,在沧州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曾留下无数将帅的足迹,重温这些红色故事,能汲取到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66岁的杨福才从小习武,曾遍访武术家,在他看来,沧州武术的兴盛离不开大运河。他为大家讲述了众多武林高手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用太阳金色的语言,用心海浩瀚的蔚蓝……”由临海路小学李濡辰、綦琦、郝禹胜等小学生朗诵的《青春中国》将读书会推向高潮,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虽然年少,但他们对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也有自己的见解。“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沧州是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也由此衍生出中医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等特色文化”“运河通航了,也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

最后,沧州女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美华讲述了摄影师们对运河的热爱。“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也是摄影师镜头中永恒的拍摄主题。”

日渐长,风正暖,正是读书好时节。因为读书,人生处处柳绿花红。目前,我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读书是传递文明、涵养精神的最好方式。沧州日报读书会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书香濡染我们一路前行,人生才会更加丰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