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 一起富裕
——肃宁县付家佐镇西甘河村探索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见闻
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刘巨雷 董海娟
在肃宁县付家佐镇西甘河村的大棚里,一簇簇菊花含苞待放,香飘四方。即将进入采摘期的7万株菊花,早已全部被广东一家鲜花批发商预订。历时3个多月,尝试种植的大棚菊花,经济效益可观,西甘河村伴着一路花香,在富裕振兴的道路上奔跑。
村民杨灵芝今年67岁,孩子们外出挣钱,她就在家门口的大棚种植基地打工。“这个活不累,一天能挣几十元钱,还不耽误家里的活儿。”杨灵芝乐呵呵地说,像她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外出打工不好找活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又给了她挣钱的机会。
今年7月,在西甘河村租种的“绿水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退出经营。村党支部书记邸占奎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意识到,这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机会。于是,经村“两委”商议、村代会决议,决定在原设施基础上由村党支部领办,注册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设高品质蔬菜种植及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刚刚接手的大棚设施共有24个,但大部分出现损坏。邸占奎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边考察市场,一边注册成立“肃宁县百草园蔬菜种植合作社”,并征集资金维修设施。这24个大棚都是水泥和竹竿骨架,使用超过了10年,破损严重,基本不能正常使用。针对此,合作社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了“衡沧高品质蔬菜示范区”项目补贴资金,3名村“两委”干部又通过个人担保在银行贷款80万元,凑齐了起步资金。这样,西甘河村先期修整了2个大棚种植秋菊,其余大棚待修整完毕后将陆续投用。
“我们专门考察了适合大棚种植的品种,最终选择种植大棚菊花。市场上鲜花按株收购,每株在1元以上,平时管理用工成本比较低,所以打算先试一试。”邸占奎说,全国批发菊花的市场不少,今年先和广东一家收购商合作,明年看看北京、天津附近的市场,争取更大利润。
菊花7月种下,10月底上市。3个多月的时间可收获一季,随后可以继续种植,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这样,西甘河村菊花种植的试验田成功了。“有了这个成功经验,咱就可以向村民们推广了。”邸占奎说。
如何利用好这24个大棚,邸占奎和村“两委”早已有了规划。在考察大棚菊花的同时,他们还相中了一个新的西瓜品种。“这个新品种的西瓜口感更甘甜,每个瓜在2公斤左右,售价能卖到每公斤二三十元。”邸占奎说,明年初,他们要拿出10个大棚种植这新品种的西瓜。
“我们西甘河村是个纯农业村,过去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邸占奎说,下一步,村“两委”将组织人员走出去多学习交流,向内攻专业技术、完善管理,向外开拓市场、拓展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