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讲解员吴云龙——
讲好民族交融的“运河故事”
本报记者 邢 程
随着沧州文旅市场逐渐升温,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作为沧州一个重要“打卡地”,迎来越来越多游客。日前,在展示馆的河南展厅,一位游客看着一件人物唐三彩作品好奇地问:“为什么这里的人鼻梁这么高,胡子这么长?”面对疑问,不远处的讲解员吴云龙走上前来,耐心为这位游客讲解了古代京杭大运河沿线各族人民的特征,并将大运河沿线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附近不少游客也被吸引过来,认真聆听。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古代工程奇迹,还是中国南北贸易的重要通道,也因连接沿岸不同区域,促进了南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吴云龙说,2023年5月,他作为展示馆第一批讲解员来到这里,每天为游客介绍和大运河有关的各种知识。
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极大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吴云龙说,大运河自南向北流经沧州8个县(市、区),跨越216公里,为沧州这座城市注入文化底蕴与经济活力。展示馆也成为宣传大运河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它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奇迹,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解读好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让游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更深层的理解,让大家深切感悟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吴云龙说,这些年,他将大运河非遗文化全面系统地展示给大家,通过对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的详细解说,让各地游客了解每一项非遗的起源、发展、历史价值等,真切感受到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魅力。
“每一次讲解,都让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吴云龙说,“我希望通过一次次讲解,能够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