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评丨传递爱心的微光

2025-08-21
来源:好人之城文明沧州微信公众号

市民李井在沧州市区经营着3家餐饮店。每家店铺都有一个“温馨提示”:如果没有收入,遇到困难,囊中羞涩,可以到店里来份儿“爱心套餐”,吃完就走,不必客气。以后有了能力,记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自2013年至今,他一直坚持免费为困难人员送“爱心套餐”。


(据8月1日《沧州晚报》4版)



饭店门口显眼的“免费用餐”提示牌,默默传递着跨越13年的温暖邀约。店主李井以“爱心套餐”的名义,为身处困境者捧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更捧出了一份守护尊严的善意。  

李井的善举,源于从苦日子里熬出的“同理心”。家境不好、创业坎坷的苦涩,让他对“苦日子”有切肤之感。当目睹一男孩捡拾他人剩饭充饥时,那份窘迫与无助瞬间击中了李井的记忆。正是这份“我懂得”的同理心,成为“爱心套餐”的起点。

李井的“爱心套餐”提供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对受助者尊严的善意守护:店内的温馨提示以“以后等你有了能力,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桥梁,巧妙地将当下的受助转化为未来助人的期许,消解了单向施舍的沉重;店员们“不追问”的默契,是对困窘者心理防线的温柔体恤;有位在店里吃了三天饭并默默帮忙打扫的年轻人,其行为本身正是对“不失尊严”最有力的诠释。

慈善的温度,不仅在于雪中送炭,更在于递炭时那只手的温度与姿态。这份守护尊严的善意尤其令人感动。   

这份善意的力量,正在不断地传递与裂变。他妻子的理解支持成为最坚实的后盾;学员与加盟商被这份真诚打动,自发在各自店铺竖起同样的提示牌;三位“00后”合伙人开业之初便郑重约定延续“爱心套餐”。当一位受助者吃完后郑重道谢“兄弟,我走了,谢了”时,那句“盼着这顿饭能给他添点劲儿”的朴素心声,正是善意传递最生动的注脚。     “爱心套餐”送了13年,这是一段关于爱心、尊严、理解与传递的温暖叙事。愿每一份温暖都被看见、被珍视、被传递,让“爱心套餐”所承载的暖意,成为更多城市街角不灭的灯火。


李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