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务段沧州综合维修工区工长刘万祥——
守护铁道线安全
本报记者 孙 杰
国庆假期,当人们沉浸在出游赏景、阖家团圆的喜悦中时,万里铁路线上却有一群身影始终坚守。35岁的天津工务段沧州综合维修工区工长刘万祥是其中一员。每天一大早,他身着作业服、背着装满工具的工务包,沿着他负责的10公里铁道线进行巡查作业。
“退伍进入铁路系统工作12年,国庆在岗早已是常态。”刘万祥介绍,自从进入铁路系统,从学徒工到班长再到工长,12年一线养护维修经历,让他对负责的线路设备了如指掌。
10月7日清晨6时许,天刚放亮,刘万祥便组织工友携带检查工具向检查地点出发。行至沧州站上行场,驻站员通过电台通报下行列车接近,他立刻在防护员指引下组织工友下线拉起安全防护绳,在安全区域避车并观察列车通过情况。当列车平稳驶过一组道岔护轮轨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根护轮轨是国庆前最后一个‘天窗’期更换的,长5.21米、重250公斤,得4个壮小伙合力才抬得动。”刘万祥说,此前日常巡检时,他发现这组道岔的曲护轮轨磨损严重,若不及时更换将要危及行车安全,上报车间后申请轨料并利用“天窗”期进行了更换。
在刘万祥的工务包里,电台、轨温表、作业日志、检查记录本、安全防护绳整齐摆放,每一样都是他巡检的“好帮手”。而比工具更重要的,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严谨。每次设备维修后,他都会拿着道尺、塞尺等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复核,哪怕是几毫米的偏差也会重新调整。“别看我们干的是‘粗重活’,维修出的线路却都是‘精品’,线路每一处的变化都关系着行车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看着一列列列车平稳驶过,想着车上的旅客能顺利回家、开心出游,我也跟着高兴。”刘万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