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拖8”轮船长蔡亮——
为进出港船舶“引航”
本报记者 申 萍 本报通讯员 杨永盛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当万家团圆、共赏明月之时,渤海湾畔的黄骅港依旧一片繁忙。假日里,沧州港务集团“黄骅港拖8”轮船长蔡亮坚守岗位,为进出港船舶引航。
“左满舵,慢车前进!”10月6日清晨6时30分,渤海湾的晨雾尚未散尽,沧州港务集团“黄骅港拖8”轮机室里的指令声已响起。45岁的拖轮船长蔡亮站在驾驶台中央,目光锁定远方驶来的万吨货轮。
蔡亮已经在黄骅港工作15年。他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港口运输的高峰期,尤其是‘双节’期间,不少工业原材料和货物要通过港口周转,拖轮作为‘港口引航员’会愈加忙碌。”蔡亮一边说着,一边按下对讲机,与沧州港务集团调度中心确认引航货轮的位置。
上午10时,第一艘货轮顺利靠泊后,蔡亮忙里偷闲喝上一碗热粥。此时,他的手机屏幕亮起来,妻子发来的视频里,孩子正踮脚挂灯笼,桌上摆着刚做好的月饼。“爸,我给您留了您最爱吃的五仁月饼。”孩子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蔡亮告诉儿子:“等爸爸忙完就回去……”挂了电话,他再次登上驾驶台,为下一艘进入港口航道的货轮引航。
“双节”期间,渤海湾常有5级以上的风力,给拖轮作业增添了不少难度。“偏差半米,都有可能影响货轮安全。”蔡亮有个坚持多年的“标准姿势”:身体前倾45度,同时紧盯雷达波与货轮桅杆摆动,指尖根据风向水流微调舵柄,确保拖轮与巨轮始终保持安全距离。这份专注,是他15年里错过无数次家庭团圆换来的“肌肉记忆”。
夜幕降临,港口的灯光逐渐亮起,蔡亮依旧坚守在驾驶台上。“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节,但看到一艘艘货轮顺利装卸、平安离港,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蔡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