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通管件”:零下45℃“冻不裂”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恒通管件”生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用高精度管件。
昨天,位于盐山县的河北恒通管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X80钢级大口径厚壁管件与弯管产品生产线上,技术人员操控着智能化设备,将900摄氏度高温的管件迅速转移到水池中,随着“嗞嗞声”越来越小,管件降到常温,整个过程仅用3分钟。
“恒通管件”副总经理季艳庆介绍,他们正在生产的管件是“恒通管件”荣获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武器”——天然气长输管道用高精度管件,它口径大、强度高、韧性强,可在零下45℃环境下裸管使用。目前,这种管件已应于在西气东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工程。
油气输送管道,是现代能源运输的大动脉。然而,环境成为运输路上的“考官”,在低温等恶劣环境下,普通管件容易发生“脆裂”。以往油气输送多是依靠进口管件,或者在管件上附加保温伴热设施,但这种保温伴热方法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高。“恒通管件”决定攻克管件耐低温等技术难题。
“严苛的自然环境下,管件不仅要有‘强度’,还要有‘韧性’。”季艳庆说,如何做到“强”“韧”,这需要从钢板成分、生产工艺等方面寻求突破。
“恒通管件”与一家钢厂合作,从制作钢板的原材料上改进,在原材料中添加镍、铬等耐低温合金元素。但添加多少,因为当时没有可参照的成熟技术,他们只能一遍遍摸索。
钢厂炼成第一炉钢板后,“恒通管件”立即购进并投入试生产。然而,热处理、热模压等所有的优化工艺都用过后,效果仍不理想。“管件强度达到了,但韧性不够。”季艳庆说,他们将结果反馈给钢厂并提出改进意见,“原材料中的合金成分需要调整……”
就这样,“恒通管件”先后购进了4炉钢反复实验,联合钢厂数次调整耐低温元素的配比。同时,他们引进了万吨四柱液压机、高精度加热设备等,不断完善生产工艺。
管件生产涉及焊接、热模压、热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影响着管件的强度和韧性。比如,把钢板加热到一定温度模压成管件,但在哪个温度点模压最好;水池水温影响淬火速度,淬火速度关系管件的淬透性,合适的水温是多少……这些都是“恒通管件”要攻克的难点。
“钢铁热压温度点,我们开始设置了50摄氏度的浮动空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5摄氏度作为调整参数,一点点降;还有淬火处理,从10分钟降到3分钟,由此实验合适的水温……”季艳庆说,他随身携带着一个记录本,上面记载着每次实验的数据,每个数据都凝聚着技术人员的心血和辛劳。
在购进第5炉钢后,“恒通管件”按照数次实验后不断优化的生产工艺,再次投入试生产。“钢板材料合格!生产进展顺利!”当X80钢级大口径厚壁管件“走”下生产线并检验合格的消息传来,他们笑了。“我们后来又对工艺进行完善优化,改成了自动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季艳庆说。
产品研发没有休止符。眼下,“恒通管件”正在进行核电领域不锈钢管件的研发。接下来,他们将和科研机构合作,结合各领域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