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运秋粮
本报记者 王汝汀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王洪胜 摄
10月16日,在盐山县孟店镇乔庄村的农田里,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专业人员操控下,吊运着20多公斤玉米飞往村民马照东家。
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持续阴雨天气,乔庄村的农田积水严重,道路泥泞难行。“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玉米如果不及时运走,就容易发霉。”马照东指着一旁的三轮车说,此前,他靠着这辆三轮车拉玉米,但是地里的路太难走,三轮车总是陷到泥里。
得知村民运输秋粮的需求,盐山县民间航空收藏博物馆馆长、“中国好人”张长生带上自家的无人机,和王金兰、王金清等志愿者,以及无人机操控员康德福一起来到农田里,帮助他们把粮食运到家。
盘旋在空中的无人机,绑着一条长长的吊运绳。农户和志愿者分工协作,有的掰玉米,有的将玉米装进红色桶里,然后把吊运绳上的吊钩挂在桶上,再由无人机送到村民家中。
“我今年66岁了,运送玉米对我来说挺吃力的。这个无人机真是帮了大忙了,又省力又快,一上午就帮我干了三天的活儿。”马照东握着张长生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运粮食,张长生带上了四块满电电池,替换下来的电池赶紧拿回家充电,确保无人机连续运转。
一天下来,无人机在农田和村民家之间持续往返,村民们看着天上的“稀罕物”,一边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一边称赞张长生的“热心肠”。
“能给大伙儿做点儿事,我感觉很开心。这段时间地里的路不好走,只要村民有需求,我都会竭尽全力帮他们把粮食运回家。”张长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