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视界丨流动的“志愿红”

2025-10-22
来源:沧州日报

肃宁县“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活动持续“上新”——

流动的“志愿红”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于丝雨

6a5777b9-bf14-428f-ae81-ad88febbebc0.jpg

“爱心厨房”发起人马涛(左一)多年来一直义务为孤寡老人送饭。

4b8a8714-0dcd-4bb1-bcb4-05f9080fa229.jpg

干部群众走上街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2206111-4249-4546-8f0f-040bc186174e.jpg

健康义诊送到群众家门口。


每到“全民净城日”,全县干部群众纷纷行动,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各部门不断更新服务清单,把关爱送到特殊群体心坎上;越来越多的人从身边事做起,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肃宁县“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活动持续“上新”。“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已成为肃宁县干部群众的新追求,一抹“志愿红”温暖了一座城。

“全民净城”成为自觉行动

“那边有一些碎砖块儿,咱们过去清理下。”近日,在肃宁县城区春霖街,由肃宁县委统战部志愿者和临街商户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对包联路段进行卫生清扫时,无意间发现清扫范围之外的一个墙角堆着碎砖块儿,便主动过去把砖块儿清走了。

当天是肃宁县“全民净城日”。肃宁县各机关单位志愿者纷纷行动,分别对各自包联区域内的垃圾、杂草、小广告等进行清理。各乡镇、村庄(社区)也动员党员和志愿者,对各自辖区的主要街道、房前屋后进行大扫除。

“全民净城”活动,是肃宁县“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为传递正能量,肃宁县动员全县干部群众从身边事做起,以“小善举”汇聚“大文明”,并从202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活动,把每周五定为“全民净城日”。一到这天,全县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小区和村庄,捡拾绿化带内的纸屑、烟头,清理墙面上乱喷乱涂的小广告和房前屋后随意堆放的杂物。

“近年来,在志愿者的引导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维护身边环境卫生。‘全民净城’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肃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许多单位和村庄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在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还深入村庄和小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宣传反诈知识等。

“暖心行动”持续升温

10月19日14时,忙完午餐送单高峰的外卖小哥冀佳鹏,走进位于肃宁县谷满天粥屋的暖心驿站。他将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下,便坐在沙发上开始吃饭。“以前没有单子送的时候,我就坐在路边歇会儿。自从县城有了暖心驿站,我便有了固定的歇脚地。驿站里能给手机充电,能热饭、接水,还有休息的地方,感觉特别温暖。”冀佳鹏说。

为解决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休息难、充电难等问题,肃宁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县城商铺、商场、银行、加油站等,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了92处暖心驿站。暖心驿站内有微波炉、饮水机、沙发等,为户外劳动者接水、热饭、休息提供便利。此外,肃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发动爱心商户,成立爱心商家联盟。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到爱心商家联盟成员店铺消费,可享受优惠。

这些关爱户外劳动者的举措,是肃宁县“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实践。为进一步丰富“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肃宁县多部门围绕关爱“一老一小”、困难人群帮扶、文化惠民等方面,开展“邻里节”“老帮老”“关爱老兵”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探索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

338支志愿服务队覆盖全县

“刘大爷,您的早饭我给您送过来了,今天给您做的豆腐炖肉,您趁热赶紧吃。”10月20日一早,肃宁县“爱心厨房”发起人马涛,将早饭送到肃宁县肃宁镇冯庄村五保户老人刘长明家中。

“这些菜和馒头够我吃两顿的了,中午我把剩下的热一下就行,你别再跑了。”刘长明叮嘱。

给冯庄村刘长明和刘西光两位老人送完饭,马涛又赶往窝北镇杏园村。

马涛曾在饭店干厨师,前些年,他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村里一些残障人员、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做饭困难,有的吃饭经常凑合,便萌生了为特殊人员义务送饭的念头。

“刚开始,我把厨具和食材都放到车上,到了老人家里现为老人做饭。2017年,佳源市场负责人给我免费提供了一个固定做饭的地方,我为这个地方取名为‘爱心厨房’。”马涛说,佳源市场的许多商户经常为“爱心厨房”免费提供食材,一些爱心人士也常去“爱心厨房”帮忙。

马涛只是肃宁县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肃宁县从满足群众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出发,统筹多方力量,组建了338支“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覆盖城乡全域的志愿服务网络。“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已成为肃宁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