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六旬老人刘素青创办公益餐厅,免费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提供午餐——
一餐热饭暖“夕阳”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老人们牙口不好,咱把辣椒切碎点儿。”11月2日不到8时,距中午开饭还有3个多小时,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创办人刘素青和主厨韩立秀就已在厨房里开始忙碌。
“辣椒是秀姐自己种的,一点儿也不辣,我们给老人们做点儿辣椒酱吃。”韩立秀是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的第一批志愿者,也是刘素青的好姐妹,刘素青一直亲切地称呼韩立秀为“秀姐”。
随后,其他志愿者陆续赶来。“今天中午的菜谱是大烩菜、炒北瓜和炒土豆丝,菜一定要做得清淡点儿、软烂些。”刘素青把志愿者叫到一起,嘱咐了几句后,大家便根据各自分工忙碌起来。
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位于献县县城明珠市场附近,是一家公益餐厅,免费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提供午餐。谈及创办这家公益餐厅的初衷,今年62岁的刘素青说,自己退休后,经常和一些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到村庄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看到一些老人家里冷锅冷灶、吃饭简单对付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她听朋友说石家庄有一家公益餐厅,每天免费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饭,便特地前去参观。
“餐厅内,老人们围坐在桌旁,边吃饭边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位孤寡老人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每天不用花钱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这一切就像是在做梦’。”老人的话让刘素青深受触动,她当即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行!”
说到做到!租场地、购置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招募志愿者……在亲戚朋友和一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17年5月,雨花敬老服务中心正式开餐。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来敬老服务中心吃午饭。行动不方便的,志愿者就将饭送到老人家里。
每天来敬老服务中心帮着做饭的志愿者有20多名。这些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已90多岁。8年来,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喊过累。
裘子文今年96岁,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每天只要有空,他就去敬老服务中心帮着磨菜刀,给垃圾桶换垃圾袋,给志愿者递碗盘。别人常劝他:“您在家歇着吧,这儿的活儿我们干就行。”每次,裘子文都说:“干不了重活儿我就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我多干点儿,你们就轻松点儿。”
志愿者董慧敏是敬老服务中心的“后勤部长”。记账、调对菜谱、帮着做饭……每天,她里外忙活,一会儿都不肯歇着。
志愿者吕俊英是敬老服务中心的“熬粥行家”。每天来服务中心吃午饭的老人有一百三四十人,每次熬粥放多少水、多少米、熬多长时间,她门儿清。
刘素青说,敬老服务中心的暖心事每天都在发生。献县一些单位经常组织员工来这儿做公益,也经常有一些热心人为敬老服务中心捐钱捐物,越来越多的人用无私的爱传递着善意,这让她更加坚定地在这条公益路上走下去。
说着,刘素青翻开一个厚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爱心人士的捐赠记录:两捆芹菜、4桶花生油、3袋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