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
本报讯(记者郭玉培)11月14日,记者在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沧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24年达到4722.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24.1%,2021至2024年年均增长5.5%。
重大战略纵深推进,港口建设动能强劲。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沧州“十四五”以来累计签约京津项目329个,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5家(个)。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6家,其中京津企业48家。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推进,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雄商高铁、津潍高铁加快建设,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沧州与京津雄及周边城市“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黄骅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2023年7月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截至2024年底,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十四五”期间年货物吞吐量连续突破3亿吨。煤三期码头成为全国首个煤炭码头零碳试点,开通直达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航线,并设立雄安新区内陆港,打造服务雄安的高效出海通道。产业转型提速增效,绿色创新双轮驱动。
转型升级持续深入,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绿色化工和管道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营业收入分别为2505.7亿元和1950.2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较好,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2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泊头绿色铸造、河间再制造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224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99家、“小巨人”企业50家。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2%,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达63.5%。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119.5亿元,占GDP比重66.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8%。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沧州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快递年业务量从2021年的4.6亿件增至2024年的8.2亿件。民生保障不断加强。2021至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79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主城区实施了102条道路贯通工程,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开放,南川老街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实现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