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让企业发展底气更足
——“达力普”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杨昊文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的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力普”)生产车间,只见智能机械臂精准抓取物料、无人化设备高效作业、大数据监控屏实时滚动生产数据,陆续有产品走下流水线,高端能源装备用管生产线全线联动,“科技范儿”十足。
“作为集热轧、管端加厚、热处理、管加工及智能仓储于一体的全流程产线,新产线可生产满足深海、超深井、页岩气、电力等极端工况需求的高品质钢管产品,帮助企业形成高端油管、高压锅炉管的全产业链布局。”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红耀介绍。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新产线以“软件定义智能化工厂系统平台”为纽带,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制造系统,采用智能化周转库与行车集控系统,实现仓储流转、成品发运全自动化调度,缩短物料周转时间,物流效率显著提升。目前,达力普不仅自主设计了DLP系列特殊螺纹接头产品,还成功开发了抗硫化物应力腐蚀系列油套管、经济型耐二氧化碳腐蚀系列油套管等多个非API系列产品和高端能源装备配套类产品,并销往华北、大庆、长庆、西南、胜利等各大油气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说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底气所在,那么达力普的创新氛围则“底气十足”。在这里,学习“改善即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理念是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一堂思政课”内容。达力普将3月9日定为“创新活动日”,激励员工探索创新。“我们鼓励员工多提建议,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帮助,我们就积极采纳,并对他们进行奖励。”张红耀说。2021年以来,企业员工通过线上创新孵化平台、技术与运营部门线下创新管理渠道,提出创新建议2600余项,涵盖技术类、管理类等,累计有880多人次获得创新成果奖励,企业累计发放奖金110余万元。2024年,达力普入选“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河北省民营企业发明专利100强”两个榜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达力普已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等多个院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产品开发、工艺开发、资源循环利用、装备智能化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1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45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70项。95%以上的创新成果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完善产业链布局、优化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在石油钻采与能源输送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升级。”张红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