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毛钱的『爱心人士』偏离了扶贫初衷

2018-05-02
来源:沧州日报

七毛钱的『爱心人士』偏离了扶贫初衷

汝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社会扶贫”APP是一个连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网络服务平台。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基层党委、政府下任务下指标,爱心人士的注册量成了基层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考核的“硬杠杠”,淘宝上甚至出现了代注册爱心人士的“抢手生意”,7毛钱就能注册一个“爱心人士”。

  价值7毛钱的“爱心人士”,把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做成了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爱心”是用来奉献的,而不单单是一个量化的数字,注册量再高,也代表不了扶贫的力度与成果。与其费尽心思去拼凑考核数量,不如把精力和资金用在真正让扶贫落地生效的地方。淘宝上承接“爱心人士”注册的店铺,每月竟然会有将近十万笔的交易量,可谓赚足了“市场需求”。然而,贫困户比淘宝店主更需要“救济”,倘若把每月十万个“7毛钱”汇聚起来,对贫困户来讲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救急资金。

  扶贫的初衷是什么?每一个从事或参与扶贫工作的人都心知肚明。全国上下之所以对扶贫如此重视,是因为的确有很多面临困境的百姓需要援助。我们全力以赴想要实现的,不是自欺欺人的数字,而是脱贫致富的佳音。其实,一些基层组织如果没有扶贫的心,恐怕连所谓的“考核标准”都不会制定,只不过在衡量扶贫工作的标准上,偏离了原来的意义。而真正的标准在哪儿?老百姓心里最清楚。

  在一些政策的制度和落实中,不妨让考核的形式感淡一些,百姓的心声强一些。用真诚的手牵着贫困群众走出困境,不必多说,扶贫的成果也会被看到、被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