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

2019-09-02
来源:沧州日报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

鲍长江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种气概、这种决心、这种能力就是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既是我们党过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有力武器。
  不可否认,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让一些党员干部磨平了棱角,少了血性,甚至信念滑坡、意志动摇。他们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听到诋毁党和国家的言论,不敢不愿挺身而出为党发声,维护权威;有的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触及的矛盾和问题,怕失面子、怕丢帽子,不担当、不担责,退缩不前;有的秉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还有的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不敢亮剑、听之任之,甚至躲在一旁说风凉话。凡此种种,都与新时代党的要求格格不入,都需要我们拿起斗争的武器坚决清除。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必须唤起斗争意识。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这些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只有唤起党员干部的斗争意识,才能以居安思危的忧患、如履薄冰的谨慎、勇于斗争的刚毅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促进我们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形势呼唤新作为,必须永葆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尽责、敢于赢得胜利的精神状态;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定执著;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啃硬骨头打硬仗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党员干部肩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必须永葆斗争精神,把问题意识转化为解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对照新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眼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努力在解决问题中集聚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把各项工作抓得更严更实。
  新目标赋予新任务,必须增强斗争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要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信访维稳第一线、脱贫攻坚最前沿等重要工作岗位经风雨、见世面,补短板、强弱项,学真本领、练真功夫;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不断积累斗争经验,提高自身战斗力,做到能够观大势、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党员干部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拿起“斗争”这个有力武器,挑战面前不低头,困难面前逞英雄,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
砺前行。

作者单位:泊头市西辛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