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清白”二字植入心田

2019-09-02
来源:沧州日报

把“清白”二字植入心田

安进秋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对“初心、使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并践行到自己的行动中,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不禁又想起了明朝《水东日记》之中的轶事,说将军山云被派往广西任总兵,听说当地送礼受贿盛行,便问老吏郑牢:“我亦可贪否?”郑牢答:“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玷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山云又问:“若是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则回:“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不怕,反倒怕这些人不高兴?”山云深以为然,在镇守广西十年间,坚持廉洁操守不变而终成一代清官。
  故事虽短却意味深长。为官者在初入仕途之时,无不是“一袭白袍”“一身正气”,也都想“一尘不染”“一心为民”。但随着身处职位渐,手中权力越大,面对诱惑也越多,于是便有人挡不住风情、禁不住诱惑,一不小心让人生“白袍”沾染了污秽“黑墨”。而一旦点染了“墨”,那便再难“洗白”,最终毁掉的是清白人生,留下的皆是无限悔恨。无数落马者的泣泪忏悔便是明证,但也是警钟。共产党人,之所以会变节,根源正是欲望失控,而脱缰私欲便是奔向深渊之“野马”。有鉴于此,从政为官者在面对仕途中的权色名利诱惑时,必须要谨慎把握自身欲望之度,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保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决心和“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坦然,节欲自守以防止私念滋生,而后自然可让“污墨”难以近身。
  进入了党的队伍,就要遵循党章党规的要求,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经得住“烈火焚烧”的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定力,也要在细枝末节上时时从严要求,唯有小节不失范、细行不偏轨,于谨小慎微中积尺寸之功、炼不坏之身,才能避免被“黑墨”点染。作为共产党人,当把“清白”二字植入心田。须知,“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需要一个个“清清白白”的党员干部来共同打造。让“清白”成为主流,“浑浊”就自然隐退,此所谓“激浊扬清”是也。共产党人虽然不慕名利,但可以赋予辛稼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新的内涵,传承一份清白的美德,那是何等的高尚。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员干部们还须常思“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典故背后之深意,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妨多以山云将军为镜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慎欲、慎微、慎始”,如此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方能始终让那“一袭白袍”美好如初、洁白无瑕。

作者单位:河间市卧佛堂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