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心田播下爱的种子
——记沧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牛秀奎
本报记者 刘杰
随着“十一”假期的结束,沧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们又重新回到了校园。牛秀奎也开始忙碌起来,看宿舍,看教室,询问学生们的功课……“每当和学生们在一起时,我就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牛秀奎说。
今年55岁的牛秀奎2001年进入沧州师范学院,先后担任过学生处副处长、外国语学院和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无论职位怎么变,他总在思考自己“能为学校做什么”“能为师生做什么”,并通过工作中永不停步的探索,去践行对教育工作的初心和承诺。
在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期间,各项工作十分琐碎。为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牛秀奎主动提出把评估办设在自己的办公室,在帮助系主任协调各方面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制度汇编和各项资料的审定把关工作。
繁杂的事务中,还常有些无法预料的意外发生。一个周五的晚上九点多,有老师汇报说,一名男生下午放学后一直未返校,手机无人接听。牛秀奎记得这个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交际。他随即调阅学校大门口的监控视频,电话联系家长,并组织人员四处寻找,却没有任何线索。牛秀奎又把老师们召集起来,进行了分工:找交警队寻求帮助,去公安局查找学生的身份证住宿信息,去火车站查询购票信息,与联通公司联系查询手机通讯信息,同时组织学生继续寻找……第二天中午,从公安局获得信息,这名学生的身份证刚刚在济南某宾馆登记住宿。牛秀奎又电话联系了宾馆经理和片区民警,恳请他们看好学生。下午三点,终于见到了这名学生,牛秀奎一直紧绷的脸上才有了一丝轻松。学生返回校后,牛秀奎又找他聊天,解开了学生的心结。
国家助学金是一项好政策,但如何评选却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牛秀奎明白,学校里特别困难的学生有,但大部分学生困难的程度却相差无几。牛秀奎在征求辅导员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探索把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和勤工助学挂钩,即每学年一开学,学生勤工助学报名,辅导员把关,择贫录用、择优录用,争取让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更加公正公平。每学年结束,勤工助学的学生只要符合国家助学金资格,可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
近年来,面对整个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求,牛秀奎紧紧抓住师生党支部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学生社团、安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等主线,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党员教师“一帮一”教育实践、读书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