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流行语的标签效应

赵清源
2018-06-11
来源:沧州晚报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会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6月6日《人民日报》)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标签效应。所谓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这个意义说,诸如“杠精”“积极废人”“隐形贫困人口”“学渣”等网络流行语,如果在交流使用的时候大肆使用,可能会像无形的标签贴在人们的心上,制造出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乃至渲染、放大负面情绪,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可不防。
  不过,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现象,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标签效应的作用,毕竟,不论何种标签,都不是一贴就灵。而且,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本身反映出了一些社会情绪,它是负面情绪的一种表达乃至宣泄。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谨慎地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使极端的情绪不再蔓延,同时,也应当善于从这些语言中发现问题,把这些负面的网络流行语当作一种预警和提示,当作社会管理工作的晴雨表,进性适时、适度地引导,逐渐改变不良的社会心态,消除不良的社会情绪。
  只有解决好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好社会舆论的方向,那些负面的网络流行语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点地从网络中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