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西崔庄古稀老人孙金玉身患重病,常年卧床,却乐观向上,以诗会友——
“我有四五百位朋友呢”
本报记者 凌巍 摄影报道
在家勤洗手,
出门口罩严。
麻将不凑群,
聚会找咱难。
大家莫恐慌,
镇定若泰山。
各方齐动员,
防患于未然。
这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出自一位70岁的瘫痪老人之手。他叫孙金玉,是黄骅市旧城镇西崔庄人。
乐观的重病患者
孙金玉从小便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曾经断言,这种患者活不过20岁。而1950年出生的孙金玉却在家人和政府的关心下,保持着乐观心态,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孙金玉的病情已经从年轻时的可以行走,到了如今的卧床不起。就连坐起来,也需要别人搀扶才可以。他两臂的肩关节、肘关节不能动,只有双手可以自由活动。就是这双手,操作着智能手机,让重度残疾的孙金玉像健康人一样,不但能知天下事,而且可以发表作品,结交朋友。
孙金玉精神旺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我能活到今天,多亏赶上了好时代,弟弟、侄子、侄媳妇对我照顾得非常周到。”
见到孙金玉之前,记者与他在微信上交流,就发现他能十分熟练地使用微信、微博、公众号……他自豪地说:“我的微信里,有四五百位朋友呢。”他的身体虽然被疾病束缚住,但是心灵却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翱翔。
宣传抗疫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写了20多首宣传抗疫的打油诗,发到西崔庄信息群、诗词群、同学群和居民健康群等。网友们纷纷赞扬,说他写得真好。有一名村干部评论说:“您积极配合了当前的工作,为本村村民做出了榜样。”
疫情初期,村里还有人对隔离、消毒等措施不理解,孙金玉这样写到——
大早村上喇叭喊,
街上喷药病防范。
微信群中见图片,
几位楷模不畏寒。
车上桶中水管抽,
围村路间喷个遍。
为了大家自掏钱,
品质高尚全点赞。
仅在2018年和2019年,他就写了2000多首各种体裁的诗歌,有儿歌,有打油诗,也有旧体诗词,并曾在省级报刊上发表。
孙金玉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这么多打油诗,全靠他多年的积累。他还以诗会友,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5月23日,14位诗友特地来到他家看望他。诗友王景祥为他写了一首诗——
鳏孤病卧经年久,
荏苒光阴磨砺行。
全智全能追少壮,
大仁大义慰平生。
浑如夕照残留影,
恰似春雷远有声。
君到古稀多逆境,
一身坎坷也峥嵘。
“五保户”的幸福晚年
孙金玉年轻的时候,生活尚且可以自理。读过初中的他,曾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教过20多年的书。此外,他还在家里开了邮政储蓄代办点,直到如今,他的弟弟还常在他家帮助他做这项工作。孙金玉会修理家用电器,虽然现在不能亲自修理了,但是还可以指导别人修理。
现在,孙金玉的家里,最醒目的东西就是一台崭新的电脑和一台打印机。他说,他先后用过几部智能手机,都是侄子、侄媳妇给他买的。
孙金玉没有结过婚,没有子女,又是残疾人,被村里列为“五保户”。在他居住的旧房子外面,几个工人正在打地基,准备建造新房子。他说,新房子是政府帮他建的。对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很满足,感慨颇多——
千变万化的故里,
虽没有舞台上抑扬顿挫的交响乐,
但每一步都踏着新时代美的旋律。
委婉的音、动听的调,
清脆的歌、悦耳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