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朋友圈的“无心之恶”

2020-05-28
来源:沧州晚报

警惕朋友圈的“无心之恶”   

  天歌  

“只需加好友、转发朋友圈即可免费领取价值不菲的车厘子”,近日,张先生看到朋友圈发布的免费领车厘子广告,果断入群准备领3斤尝尝。  结果张先生不仅没收到车厘子,还被骗了50元。  

轻信朋友圈信息,张先生被骗50元,其实他已经很“幸运”了,有些人因为轻信类似的信息,损失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有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腾讯110受理“免费送商品诈骗”举报16904起,男性举报者占比40%,平均被骗金额为800余元;60%为女性举报者,平均被骗金额为2000余元。  

这种“免费领商品”的骗局,相信很多人在朋友圈都遇到过,有的是领车厘子,有的是领芒果,还有的则是领床上四件套。  

虽然绝大多数网友都不会“入坑”,但总会有人上当受骗。  

骗子的基本套路就是“大范围撒网,重点捕捞”,哪怕10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相信,他们都会诈骗到钱财。  

今年2月份,宁波慈溪警方侦破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免费送榴莲为幌子诱骗受害人刷单,涉案金额竟高达3800多万元。  

正如网友所说的那样,面对这样低劣的骗局,你没有上当,那只是说明你不是骗子诈骗的目标人群。  

令人担忧的是,骗子在抛出“免费领商品”的诱饵时,前提条件就是要求网友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发布到多少个微信群里。  

这就会导致这些虚假诈骗信息呈现几何级增长的传播,把潜在的受害人从无数的网友中筛选出来,并使他们最终掉进骗子精心设置的陷阱。所以要想遏制这样的骗局,除了依靠警方、电信部门以及微信平台的积极作为之外,还需要网友拒绝转发这样的信息,把它屏蔽在自己的朋友圈之外,避免更多的人看到,避免朋友圈里的人上当受骗。  

很多网友之所以会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这类诈骗信息,一方面是抱着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另一方面则觉得朋友圈是自己的,转发什么信息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与其他人无关。  

贪图便宜的心理暂且不论,不负责任地在朋友圈转发一些虚假诈骗信息,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无心之恶”。  

朋友圈,顾名思义就是里面的人以自己的朋友为主,所以我们在朋友圈的活动就要顾及到朋友们的利益,不能因为自己的“无心之恶”而把他们置于被诈骗的境地。  

朋友圈是你的没错,但它本身具有“公共场所”属性,朋友圈出现的信息会给他人带来影响,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对自己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