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抢救生命第一线

2020-06-02
来源:沧州日报

冲在抢救生命第一线   

——记市优秀人大代表、肃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富册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李主任,刚刚送来一位急性心衰病人。”“马上吸氧,心电监护,做心电图检查。”刚下班,一位急性心衰病人被送往肃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主任李富册说着,穿上了刚刚脱下的白大褂,急急忙忙走进抢救室指挥抢救,查体、用药、上无创呼吸机、观察。3个多小时后,病人的生命体征总算平稳,李富册长出一口气,走出抢救室。此时天已黑透。  

这是急诊科工作的日常——急诊、急救,每一天都是急急忙忙,和时间赛跑,给生命争取机会。  

55岁的李富册,作为沧州市优秀人大代表、一名在急诊科干了19年的“老兵”,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总是冲在最前线。在她的带领下,肃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曾被授予“县长特别奖”,被原沧州市卫计委授予“巾帼文明岗”,她自己被授予“文明标兵”。  

以最快速度救治每一位患者  

李富册最早在医院内科工作,2002年,调任急诊科任副主任,2008年升任急诊科主任。说起对急诊工作的认识,她说:临床知识要全面,抢救技能要熟练,应激反应要快速。  

“急诊科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比如心衰、呼衰、创伤、休克、中毒等,所以对医护人员临床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李富册说,面对不同的病人,该做哪些检查、如何急救,都要快速判断。有多快?李富册举例,拿急性胸痛病人来说,需要马上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10分钟内完成病史采集、查体及心电图检查,20分钟拿到化验结果,需要溶栓者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  

“让每一位到这里的病人得到最快速度救治。”这是李富册对同事常说的一句话。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场特大暴风雨袭击肃宁,大树被刮倒、农田大棚倒塌……一时间,很多被砸伤的病人被送往医院,李富册主任马上赶到医院,一面调度休班的医护人员增援,一面上报主管领导,启动院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急诊科忙碌的节奏瞬间翻倍,但医护人员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抢救分流病人,所有伤员得到合理救治,受到上级领导表扬。  

给予患者最全面的照顾和关怀  

年过花甲的王兰福做过肺切除手术,已经六七年了。每到冬天,就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必须住院治疗些日子。  

李富册就是在治疗时认识王兰福的。那年,王兰福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转危为安。李富册和同事们查房时,恰好赶上王兰福的老伴儿吃饭。“只有两个馒头,连口菜和热汤也没有。吃口馒头,喝一口水。”大冷的天,李富册看着心疼,她和老人聊了几句。原来,老两口以种地为生,岁数大了干不了累活儿,收入不多,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生活很拮据。尤其王兰福每年生病住院,日子过得更加紧巴。  

“患者王兰福家庭困难,咱们得帮帮她。”查房结束后,李富册立即召集科室人员开了个简短的小会,当场作出决定:为她减免部分费用。医护人员还多次给病人及家属买水果、买饭。  

说起这事,王兰福和老伴儿满心感激:“我们遇到好主任、好医生了,住院费用减了,医保再报销,自己花不了多少。”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帮患者减免医药费、为患者捐款,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  

医者仁心。从医多年,李富册见到了太多的不幸和不易,只要是经她治疗的病人,她都视为家人,给予最全面的关怀和照顾。  

做老百姓的贴心医生  

在急诊科19年,李富册很少按照正常上下班时间作息,只要病人病情不稳定,她就不会离开。在她的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她的手机每天24小时畅通,病人有需要,有突发卫生事件,或紧急会诊,她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  

2019年,肃宁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卒中防治中心。作为救治第一线的急诊科,李富册配合相关科室,积极协调各项工作。急性胸痛及缺血性卒中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处理稍不及时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且不可逆的危害,特别是其中的大血管闭塞,有“黄金时间窗”,患者需要在发病后得到快速救治,时间就是生命。精准识别、就近就医、快速转运等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及预后。  

此外,急诊科还肩负着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抢救中心的任务。现在,医院正在申报创伤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造福患者,减少病亡率致残率。这些,都对急诊科工作效率提出考验,“精准”“迅速”成了科室关键词。  

当选市人大代表后,李富册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在分级诊疗及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推行中,她积极建言献策。她还走出医院,参与了下乡义诊及扶贫工作,与付佐乡医院形成对口支援单位后,经常利用休班时间下乡培训、查房,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方便患者,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