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白洋淀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晓晔通过众筹,购买了55株世界极危植物五小叶槭幼苗。这些幼苗从“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千里迢迢来到任丘创业公园“安家”。两年来,志愿者们发动数十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种植、管护。如今,38株成活,由小树苗成长为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天水“来客” 任丘“安家”
世界极危植物五小叶槭茁壮成长
本报记者 胡学敏
迁地保护抢救野生种群
任丘创业公园绿草如茵,鲜花斗艳,树木葱郁。在公园中间一处缓坡的阳面,有38株小树苗显得与众不同。它们有的向四周丛生,有的只有主干向上生长,但它们的叶片都类似枫叶,形似伸开的手掌,这就是世界极危植物五小叶槭。
从“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到任丘创业公园“安家”以来,两年的时间,它们从手指粗的一根“小木棍”,成长为一人来高、枝叶繁茂的小树苗。
五小叶槭原本生长于四川海拔2300米至2900米的疏林河谷地带,是中国特有的植物物种,到了秋季叶片会由绿变黄最后变红,极具观赏价值。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国内植物学家曾经认为五小叶槭已经在原产地灭绝。到今天,野外的五小叶槭仅余500余株,比野生大熊猫还少。
2018年10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认为五小叶槭的濒危状况满足条件,将其定级为极危。目前,迁地保护是抢救濒临灭绝的野生五小叶槭种群的主要方法。
“五小叶槭对研究槭树科植物的起源和演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因为其颜色绚丽,是很好的园林树种,如果能保护繁殖成功,将为白洋淀多一种绿化景观树。”白洋淀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晓晔,回忆起五小叶槭的迁地保护过程,充满感动与自豪。他说,五小叶槭从南到北,从海拔高处到海拔低处,慢慢适应任丘的水土和气候,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那些丛生的五小叶槭,就是主干被冻死后又从根部长出的新枝丫,而它们能在任丘活下来,与40个家庭的悉心保护密不可分。
公益众筹从繁育基地购买幼苗
2018年植树节前夕,王晓晔想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植树节。当时他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得知,“中华五小叶槭保护地·天水”的负责人鲁成代,近几年通过五小叶槭种子繁育了1万多株五小叶槭,因为种子培养和树苗种植等费用都是鲁成代自己承担,导致遇到了资金困难。
听了五小叶槭的故事后,王晓晔就萌生了购买五小叶槭树苗在任丘试种的想法,一方面帮助鲁成代缓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对迁地试种的过程进行探索。他们可以对比甘肃、任丘两地种植维护方式,了解五小叶槭生长习性。同时,发动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种植,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一种极危植物,了解这种植物保护的故事,为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他们从小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多一个种植地就给五小叶槭繁殖多了一个可能,王晓晔的想法得到中国绿发会的支持。在中国绿发会的帮助下,很快和鲁成代达成试种共识,最终商定以100元一株的价格购买树苗。王晓晔在网上发起了公益众筹,没想到很多志愿者积极响应,很快筹集到4000多元钱。鲁成代担心树苗迁地后成活率低,还给多寄了些,总共55株五小叶槭幼苗发至任丘。
志愿者根据季节调整保护方式
2018年4月14日,几十名志愿者带着孩子来到任丘市创业公园,种下五小叶槭44株,其余11株树苗种植于任丘植物园。5天后,他们发现部分树苗已经冒出新芽。10天后,越来越多的五小叶槭树苗在任丘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孩子们种下的希望正在蓄积勃发。一个月后,55株五小叶槭全部发芽!然而,2019年,种植在植物园的11株小树苗因各种原因最终没能成活,让志愿者们很是心疼。
“落户”创业公园的五小叶槭,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去看,他们的家长特意建起一个名为“彩色地球”的微信群,一起用心守护小树苗。夏天,谁家发现五小叶槭树苗缺水了,就在群里招呼一声,大家一起去给小树苗浇水。看到小树下长了杂草,他们就一起去除草。风大时,怕小树苗被吹倒,志愿者和孩子们用竹竿支撑小树苗、用绳子将小树苗和大树连在一起。冬天来了,怕小树冻着,他们用“垃圾捡拾”活动中收集到的废弃物料、垃圾袋装满树叶把小树围起来,给小树穿上“冬衣”。等到天气暖和了,他们再去把“冬衣”解下带走。
经过两年的寒暑考验,有38株五小叶槭健康地活了下来。5月31日,数十名家长和孩子再次带着水桶、水瓢来到这里,为小树苗浇水。“每个家庭对自己认领的五小叶槭树苗都是倍加呵护。”志愿者莉莉和孩子一起见证了小树的成长。她说,大家为保护小树想了很多的妙招,濒临灭绝的五小叶槭已经成为团队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万里之遥找到了属于它们的“新家”,它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