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过儿童节,找回纯粹的本心
孟伟
“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尽管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忘记。他们从懵懂无知,到跌跌撞撞闯入世界;他们时常身披盔甲,又向往柔软纯粹;他们经历千万种生活,却仍然保有孩童心性。每一个他们都是大小孩。”
这是6月1日刊登在某报纸版面上的一段话,感动了无数成年人。
可能在绝大多数成年人看来,“六一”儿童节早已与自己无关,但在一些细碎的片段里,成年人依旧演绎未曾泯灭的童真。
当成年人脱掉西装走进游乐场,坐上旋转飞椅感受风和自由;当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在公园里坐上秋千,眉开眼笑地慢慢荡起来;当一位成年男子爬上商场游乐区的滑梯,环顾四周后悄悄试滑……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偷偷地庆祝人生中的儿童节。
是幼稚还是开心,不试怎会知道?
笔者在“六一”当天就“被过节”了,完全没有预想的抵触和尴尬,反而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感,朋友送了我6根棒棒糖,6种口味的“糖疙瘩”足够让我回归成一个小男孩。
什么中年危机,什么故作深沉,在那一刻,只想放下伪装,放肆接受专属于自己的快乐,想要大声告诉世界:我还年轻,我还是个宝宝。
谁不想体验孩童的乐趣,只是我们习惯了不得已的坚强。
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且不说60后、70后、80后,连90后们的童年和现在孩子们一比都相形见绌。
多少次望着远处的小卖部,因囊中羞涩而却步;数着日子期盼着的生日没有蛋糕和蜡烛,煮两个鸡蛋就是仪式;没有玩具、没有游乐场,随便找个场地踢毽子、跳房子、弹玻璃球……
时间一晃,我们还没来得及年轻就要直面现实的残酷,很多人还没“脱单”就开始脱发,扛起了生活和家庭的重担。
小时候盼望着快点长大,而长大后最想回到的却是童年,我们都在遗憾中缝补青春。
小时候幻想的吃不完的零食,成了长大后减肥路上的绊脚石;小时候想要闯荡的外面的世界,成了长大后击倒自己的擂台。
长大后,压抑的天性无处释放,所以我们更想回到小时候,想重新体会一遍童年,找回当年的简单、纯粹和天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为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
古人尚且如此,当代成年人的姿态大可不必时刻紧绷,偶尔像小朋友一样,在快乐时放声大笑,在悲伤时尽情落泪,不妨多给自己类似“儿童节”的机会,找回自己纯粹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