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东部土壤含盐极高,树木难以成活。为了东部绿色林带建设,他投进毕生心血,最难时连房子都抵押了出去。六年奋斗,终换来沧州东部城区绿荫如盖、枝叶婆娑。高建新——
盐碱地上种出绿色梦
本报记者 周红红 杨金丽 摄影 魏志广
6月2日,初夏的清晨凉风习习。高建新带我们到新华区万亩森林公园去看树。
6年前,他在这里栽下第一棵树。如今,这里已成广袤林带,郁郁葱葱,随风起伏。
金叶榆、红叶榆、香花榆、国槐、连翘、月季、黄刺玫……脚下的土地正在整修,花花树树错落其中。花开灿漫,枝叶婆娑,鸟鸣啾啾,深嗅一口,清新之气顿时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们正在进行公园硬化建设,过段时间再来,这里会更美!”高建新说,晨曦下,古铜色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干苗木,爱绿色,为了绿色几乎搭上身家性命。凭着一种不可折断的坚韧,他最终在高盐地带种出万亩森林,也种出了梦想和情怀。
别无选择 重新把树种起来
2015年,沧州城东建万亩森林公园,高建新中标。
时年55岁的高建新,彼时生活殷实,事业一帆风顺。他出生在泊头市西辛店乡一个普通农家,1989年进入当时刚刚起步的苗木行业,1992年涉足绿化工程,半辈子都在和树木打交道,最大的爱好就是树和绿色。所以,听说这个项目后,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带着他的团队投身其中。
第一期承包1400亩地,种的是垂柳、千头椿和毛白杨。这些都是他培育多年的苗木,自认为不仅熟悉树性,还能节约成本。那段时间,他把一颗心全扑在这20万株树苗上,从天一亮一直干到半夜,天天顶着星星来,伴着月亮走。两个多月,像呵护宝宝一样守着这些树苗,生怕有什么闪失。
3月种下的树苗,到了5月几乎全线溃败:垂柳成活率只有60%多,千头椿不足70%,毛白杨最惨,基本全军覆灭。
当地老百姓说:“咱这地,旺水稻、高粱,就是不旺树!种下的树,没有活过两年的。”
高建新潸然泪下,仰天长吼:“谁能救活我的树?”身体渐渐委顿,直到瘫坐在地。
区领导来调研,见了他,一下子惊住了:“老高,你这是怎么了?原来又白又胖,现在又黑又瘦,头发也白了……”
他眼望上方,强忍泪水:“树苗几乎都死了……”
“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说!能办的办,办不了的,我们去协调!”区领导的双手握住了他那冰凉的手。
为了这些树,在新华区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半个月开了七八次专家论证会。专家们说:“这里是盐碱地,含盐量太高,树都被齁死了,根本救不活。真想种,必须从土质出发,选择适宜树种,种植过程也要全程密切关注……”
自古以来,河东就是盐碱地,树木成活率低,似乎老天要让它荒芜、贫瘠下去。但高建新不甘心。忍痛拔掉毛白杨、锯断枯了的垂柳、千头椿,那个晚上,他一个人待在林子里,整整一夜,守着那些活着的、死了的小树苗。没人懂得,多年来,他和树苗之间建立了怎样深厚的感情,也没人知道,他在林子里流了多少泪,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第二天,钢铲落下的那一刻,听到树苗咔嚓咔嚓地折断,他差点儿晕过去。事后,他咬牙向妻子交底:“无论如何,我都要把树重新种起来!我不放弃,也没有别的选择。”
汽车为家 心心念念都是树
种树第一年,高建新投入800万元,自有资金300万元,剩下的都是贷款。仅仅两个月,这些钱几乎都打了水漂。
每天一睁眼,他眼前晃动的,就是两个字:钱和树——买新树苗需要钱、雇人种树需要钱、引水浇水需要钱、基础建设的任何一步都需要钱……
不断的投入耗光了高建新原本殷实的家底。最难的时候,他把房子都抵押了出去,座驾“大奔”换成了二手的“富康308”。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他天天守着树,晚上没处去,就寄宿在自己的汽车里。晴天还好说,下了雨,别人都往家跑,他惦记小树苗存了水,领着员工往地里跑,一棵树一棵树地去淘水……
原本乐观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忧郁了。每天的日子里,仿佛只剩了干活两个字。在有星星的晚上、在没有星星的晚上,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林子边,守着夜色中的那些树,一呆就是多半宿。
日日夜夜,心心念念,风风火火,他所牵所系都是树,绿色的希望就这样慢慢萌生。
选择种植新树种,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他和很多林业专家成了朋友,手机里存得最多的,是专家们的电话。
新种的金叶榆发生了卷叶现象,他给市林业局森林防疫站的韩站长打电话咨询。第二天早晨,他还没起床,韩站长自己开着车来了。现场察看,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我们想知道韩站长的名字,他摇头。很多年打交道的专家,他叫不上名字,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都能一一耐心指导。种树,让他交到很多高素质的朋友。
“这些专家都是高级工程师,对我帮助太大了。”高建新说,有了第一年失败的惨痛经历,他明白,科学比经验更重要。
关键时刻,区委、区政府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获得了国家项目的支持。目前已经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期承包1000亩地,第三期承包5000多亩,今年又承包1000亩,总面积达到8700亩,离万亩森林公园的目标越来越近。
绿色情怀 有梦想的人最幸福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高建新种起了适宜高盐土质的树。开始是金叶榆、国槐、香花榆,随着对土地和树性认识的加深,他引进的新树种越来越多:水蜡、沙棘、木秋、枸杞……有些是当地人没听说过的树。
森林公园涵盖了新华区顾官屯、徐官屯、鞠官屯、唐庄子四个村。高建新带我们去看的,是其中之一的顾官屯的树。
一片林海中的顾官屯有一种独特的美,沧浪渠自村边流过,水与树互相交融,人在村中过,犹如在画中。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洪利说:“老高种树前,老百姓开窗户,一天就是一层灰尘。现在,开三天都没多少灰尘!”
森林公园为老百姓带来的,是有形与无形的双重财富。平时,有40多人到这里就业,忙的时候会更多。每种一亩地,补贴村民1600元,高建新还为村里建了4公里的景观带,村庄环境更美了。2019年,他们做了一个有关风速的测试。有了这片林地,原本五六级的大风,变成了三级,自古缺林少树的河东人民,再也不用经受风沙之苦了。
“真没想到,老高还真把树种活了!”谈到高建新,村民们由衷地敬佩。在他们眼里,老高的行为改变了他们的认识,曾经高盐少树的河东地区,如今一片葱茏。
多次为高建新提供帮助的林业专家韩站长,名叫韩慧智,是市林业局森林防疫站站长。他说:“都知道他最初种树有多难,那么难能挺过来,不容易,我们都为之感动。”
黄昏时分,高建新带我们走进他的林地。他时而停下来,这儿指一下,那儿指一下,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双眸熠熠生辉。我们记不住这些花木的名字,向他要资料,他指指自己的头说:“这些都装在我的脑子里。”这些树,这些花,让他的生命迸发出一种别样的色彩。
他指着远处说,那里有冬枣园和梨园,如果有可能,未来还会建生态旅游园。6年时间,高建新实现了从最初的一败涂地到良性循环、再到可持续发展的三级跳。树活了,林绿了,花开了,他的心结也打开了。和树作伴儿的日子,他也疗愈了自己,变得更纯粹更快乐。
金色的余晖映透了林梢,洒落在他的身上。“再过三五年,这里会更美!”他笑着,脸上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