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郑新杰
规上企业满负荷生产、部分园区在建项目全部竣工……面对疫情的影响,东光经济开发区释放出强大的韧劲和活力。他们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实行园区长全覆盖、驻厂员全覆盖、业务指导全覆盖等,推动项目建设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驻厂员下沉到企业
东光开发区的河北百瑞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可降解牛奶包装袋一经问世就受到客户的欢迎,订单纷至沓来。受疫情影响,春节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复工复产之初,公司只有十几名员工来厂。
此时,百瑞尔手中的订单增多,客户要得急,十几名员工“远水解不了近渴”,企业负责人急上心头。
驻厂员张慧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她第一时间向开发区管委会、工信局等相关部门上报情况,经过严格的审核,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百瑞尔就实现了全员上岗,生产满负荷运转。如今,公司产品不愁销路,效益越来越好。
在疫情期间,东光县几百名驻厂员临危受命进驻企业,按照《企业复工复产复业指南》要求,实现全天候24小时帮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他们不仅准确把握企业防控工作预案安排,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及员工花名册,督查防疫重点工作,还积极协助复工企业解决防护用品短缺、原材料购进难、制成品对外运输难、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等问题。
在百瑞尔公司计划复工复产时,张慧作为驻厂员,帮助公司进行复工复产申请及复工人员的检疫,督导企业进行科学防疫,对车间每天消毒两次,做好进厂工人体温检测等。
眼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驻厂员仍然不放松对企业疫情防控的督导。负责经济统计工作的张慧,现在兼任驻厂员,不定时地到百瑞尔公司进行疫情防控督导,并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园区长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东光经济开发区的京南科技示范园区,2019年初开工建设的21个项目如今已经全部竣工,下一步将开展升规工作。
力科纺织公司位于京南科技示范园的分厂,总投资3亿元,眼下正满负荷生产,日产涤纶缝纫线4.6吨。
公司产品销往德、法、意等国家,受到疫情的影响,生产一度出现放缓现象,但他们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多年来树立的品牌效应,很快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客户认可,拿下一笔笔订单。
三兆公司作为一家“凤还巢”企业,自主研发了新型保温保鲜箱,一上市就受到京东等客户的青睐。其产品比传统纸箱价格高出数倍,且可回收利用,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的新厂区投用后,年生产能力达到几千万个。
京南科技示范园共落户23家企业,对于每一家企业的生产、项目建设情况,杨玉川如数家珍。
作为园区长,他要及时了解企业动向,解决企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东光开发区实行园区长全覆盖。对纸箱包装机械产业园的A区、B区、京南科技示范园、双高产业园、城东园区分别由一名科级干部牵头负责,组建工作专班,实施网格管理。区内事包办兜底,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效提升各环节实施全程保姆式服务。
业务指导全覆盖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拿手好戏,办理各种手续,相关部门则是行家里手。复工复产以来,东光开发区的项目建设步入正轨,对于相关证件及手续办理的需求随之增加。
东光开发区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业务指导员,她负责对企业项目前期立项手续进行指导,及时告知企业网上注册分几步走,让企业做到心中有数,企业少跑腿,把更多精力放在建设上。此外,还对企业进行产业政策方面的讲解,帮助企业了解相关产业政策,明确发展方向。
东光开发区实行业务指导全覆盖。
相关部门对企业建设发展给予前瞻性的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城东园区主要以“七个一百”为抓手转型发展,双高园区主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成果转化,京南园区则以“创新驱动”为主题示范引领,A区主要以“科技研发”为核心提档升级,B区主要以“基地建设”为目标发展壮大。
针对园区分散但产业相对集中的现状,东光开发区实行党组织全覆盖,建立园区党支部、企业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临时党支部,通过支部大会、党员示范岗、党员标兵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企业员工学先进、争先进的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