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旧城镇农民李建华,通过智能养殖,生产出高品质的无抗鸡蛋,吸引各地经销商主动上门,并向上游发展,打通产业链,聚集各环节优势,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产业链运营 玩转市场周期
本报记者 吴梦 本报通讯员 刘相和
无抗鸡蛋不愁卖
近期,国内鸡蛋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蛋鸡养殖产业陷入低谷,沧州众多蛋鸡养殖户因亏损纷纷缩小规模或退出市场。但在黄骅市旧城镇阚庄村的德尚养殖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连日的高温并没有阻挡大家购买鸡蛋的热情,一早客户的卡车就来到养殖场,载着新鲜鸡蛋运往青岛市场。
望着远去的货车,养殖场负责人李建华兴奋溢于言表。“我们的鸡蛋虽然比市场价格高一些,但不愁卖,目前全部供应青岛市场。”
李建华表示,今年2月份德尚养殖场正式投产,一期日产蛋2.5吨左右,目前还远不能满足青岛客户的需求。
李建华带领大家进入养殖车间,他轻轻按下按钮,传送带缓缓启动,托着干净的鸡蛋匀速来到了装盘台前。
“我们通过生态养殖,在蛋鸡养殖周期内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有效降低鸡疫疾病发生率同时,实现了鸡蛋无抗化,大大提高了鸡和蛋品的安全性。同时鸡蛋富含维生素,表皮光滑、规整,泛着自然的光泽,看着就讨人喜欢。煮熟后,蛋黄大而清香,蛋清细腻有弹性,因此一直受到消费者欢迎。”
“因祸得福”好发展
李建华说,他们的产品一直供应周边市场,进入青岛市场超出了他的预期,也是“因祸得福”。
原来,李建华是当地资深蛋鸡养殖户,但多年来一直遵循着传统的养殖模式,虽然规模领先,但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
去年,黄骅市政府开始规范养殖业发展,由于环保不达标,李建华被迫关闭了原来的养殖场。
正当李建华无所适从时,旧城镇政府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为他们积极争取养殖新址,跑办手续,帮着解决了土地和水、电等设施,新养殖场红红火火地建了起来。
“我们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立式养殖模式。”李建华一脸兴奋。
李建华再次轻轻按下按钮,自动喂料机缓缓滑行,自动清粪机快速将鸡粪清送出去……一排排机械化的鸡笼井然有序地运作着,喂食、供水、清理鸡粪、捡蛋、运送鸡蛋等工作全部机械完成。
立式养殖模式与传统的梯形养殖相比,蛋鸡的生长环境、蛋的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保证,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除此之外,鸡舍还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监控和调整鸡舍的温度,一旦鸡舍内温度超过25℃,26台风机就自动启动,保证鸡舍空气流通。如果遇到高温天气,鸡舍内还有降温水帘,达到降温的目的。
“这里虽然有5万只蛋鸡实行集中饲养、封闭管理,但现代化的车间,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鸡粪味儿。”李建华笑着说。
科学养殖,让李建华的蛋鸡长得健康,产出的鸡蛋个大、饱满、品质好。
正当李建华的新场投产时,一位昔日的朋友找上门来。“我们过去是养殖同行,由于效益低,他就改行去卖饲料了。经过多年发展,在山东建立起稳定的网络渠道。今年初,听说我这新场投产了,就主动找到我,要把鸡蛋卖到青岛去,我们一拍即合。”李建华笑着说。
打通产业链强筋骨
现在,李建华干劲十足,“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尽快完成养殖场二、三期建设,再建7栋鸡舍和1栋蛋库,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致富。”
李建华说,现在鸡蛋价格较低,他们凭借优质的产品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同时,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打通产业链,将各环节利润聚集到一起,增强抗风险能力。“我之前做粮油生意就发现产业链的重要性,之后进入蛋鸡养殖产业,对产业链的依赖就更强了。”李建华说。
当年,李建华从粮油贸易进入蛋鸡养殖,由于规模有限,采用饲料企业的成品饲料,虽然省事,但成本高,将他的很大一部分利润给侵蚀掉了,更重要的是,由于饲料企业的产品是通用型产品,不能针对个体养殖户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养殖效率也不高。
痛定思痛后,李建华果断进入饲料产业,再延伸到种植领域,在青县建厂,专门为自己生产高端蛋鸡饲料,并申请注册了“德尚”品牌。
“养殖场的饲料由我们自己工厂加工,营养价值高,保证了饲料中不含抗生素,不仅有效降低了鸡病的发生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率,让蛋鸡和鸡蛋的安全性和品质大大提高。另外饲料中添加了乳酸菌,促进蛋鸡肠胃的消化吸收,降低了粪便的氨味儿,也能节约部分后期处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