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管理制度 提供优质服务
——记市人大代表、传染病医院党总支书记张志深
本报记者 袁洪丽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大。”多年来,市人大代表、传染病医院党总支书记张志深,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给患者最优的服务,让患者少花钱就能看好病,是他持续医疗改革实践秉持的初心。
将全员纳入制度化管理体系
从2008年起,张志深就着手创新人事、分配管理机制,相继在临床医护、医技科室推行绩效考核管理。
医院首先从医疗、护理队伍先行试点,摸索制定了一套针对医生、护理队伍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方案,并落地实施。随后,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又在医技科室相继展开。
基于这一成功实践,2013年,医院又开始向行政后勤管理要效益。医院重新界定各行政后勤科室的职责范畴,推行一岗多责、一人多岗,依据“一率”(工作效率)、“二度”(岗位风险度、服务对象满意度)、“三量”(技术含量、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确定岗位系数和基础分值。会议期间的一次手机响铃、办公室窗户下班没有关,电脑、电源没有关……这些细节都会被追究,计入月考核,并与当月奖金挂钩。
在全面敞开“能者上”大门的同时,2016年,医院又探索建立了降聘、解聘、辞聘的干部任用机制,着力打通“庸者下”的渠道。到目前,已有7名中层干部被降聘,占全院中层干部总数的10%。
经过10多年的坚持,医院构建起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目标管理、岗位管理、动态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六大管理体系”。在这里,钱怎么花、事怎么办、干部怎么选拔、绩效怎么发放,院长说了不算,规章制度说了算。
2018年底,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被遴选确定为国家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全省只有4家,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地市级专科医院,被誉为“沧传现象”。2019年10月,医院又被命名为“2019年度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样板”。
超前谋划指导疫情防控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席卷全国。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市第一批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党总支书记,张志深带领全院上下承担起全市发热筛查、留观排查、疑似病例诊治、确诊患者诊疗等艰巨任务。
“我经历过‘非典’,成功应对过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在新冠肺炎面前,医院每个人各司其职,虽然忙碌,但并不慌乱。”身经“百战”的张志深在新冠肺炎到来时,再次挂帅上阵,紧急成立由他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早在疫情发生之初,他就凭借丰富的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超前谋划,及时启动医院疫情防控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负压病房等设施进行全方位检查维护,进一步规范、指导发热门诊的工作。
1月26日,传染病医院派出郭琳、郭连胜两人,作为河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赶赴武汉。早上8时上级下达命令,中午12时通知到指定地点集合。出征前,张志深深情赋诗一首《致敬致敬》,激励和感动了两名队员及全院参战职工。
疫情初期,从发热门诊到隔离病区,张志深日夜奋战,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一躺歇一歇。有一天,他忽然感觉耳朵里嗡嗡响,一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突发性耳鸣耳聋。医生告诉他,这是严重睡眠不足所致,劝他多休息。但张志深说,他是一名人大代表,必须随时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医院里,职工们经常能看到揉着耳朵看资料的张志深。他因为长年案牍劳碌,患了颈椎病。疫情期间,连续两个月吃住在办公室。一边做牵引缓解颈椎的不适,一边指挥全院职工抗疫,成了他战“疫”期间的工作常态。
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志深始终为患者着想,加强医院管理,给患者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针对接待患者的整个服务流程,张志深梳理汇总出导医服务、纠错服务、入院手续办理、住院医疗服务、医风医德等15个方面的29项问题,逐一制定相应的改进服务措施和考核标准,并将落实情况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张志深介绍,2019年,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9435.28元,比全省同类医院平均数约低20.12%,按实际出院病人8525人次计算,节约医保资金约1215.60万元,减少患者自负医疗费用约810.40万元。
而在一份医院的年度主要医疗指标变化图上,最近5年来,医院的药占比、百元耗材、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与之相反,医院的职工收入却在逐年上升。
在张志深看来,这些成果的取得,靠的就是医院的全员制度化管理体系。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张志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