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串儿”要当心肠道疾病
田螺甲鱼检出致病菌
本报讯(通讯员李更生 记者王汝汀)进入夏季,路边食用小吃、烧烤的人数骤增,肠道疾病也随之增多。日前,市疾控中心继在海鱼样品中检出异尖线虫后,又在牛蛙、甲鱼和螺等25份水产品的检验中,查出可引发肠道疾病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溶藻弧菌,致病菌总污染率为27.4%。疾控专家提醒: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食用水产品要煮熟煮透。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是水体和海产品中,是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6月到10月,会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易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沙门氏菌会引发胃肠炎型,且沙门氏菌在水、牛乳、肉类中能生存数月,但对热抵抗力弱,60℃环境下经20分钟可杀灭;溶藻弧菌为海水中常见嗜盐性弧菌,易污染食物,引起腹泻及创伤部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