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三百年泱泱武风
——走进孟村八极拳展演馆
本报记者 孙晓卉 本报通讯员 王兴婵 杨天宇
三伏如沸,炽热炎炎。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八极拳文化研学基地东侧的八极拳展演馆项目,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项目的各项工作,推土机、搅拌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展演馆建筑面积5090平方米,分为大堂、序厅、八极文脉厅、文墨驿站厅、传承发展厅五大主体。”项目负责人说。
武术文化是沧州六大文脉之一,孟村八极拳展演馆项目是我市开展武术文化主题旅游的有效探索。根据项目设计规划,馆内设计有八极拳谱、意理核心两仪图、世界地图、武林人物等元素。大厅两侧,分别是序厅和文墨驿站厅,古朴典雅的设计,加之饱含墨香的书画作品,向众人传播着八极拳文化的精髓。要说五大主体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八极文脉厅。在彩塑竹简造型墙上,书写的是八极起源的序文。造型墙两侧,则是以烙画这一艺术形式制成的壁画,讲述着癞僧传艺——学得武义、悟道易天——参悟理论、吴溁谱拳——正名修谱的故事。拳理拳法作为本展馆的核心展区,将各个套路经典动作提炼出来做成图片,图文并茂,提纲挈领,让人一目了然。名人堂,顾名思义,八极拳历代传人的生动故事自然是“主角”,还有八极弟子演武修身自强、习武保家卫国的故事,忠肝义胆、舍身无我、临危当先的八极拳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文化发展壮大,离不开传承与创新,这便是传承发展厅的主题。吊挂式展板、屏风展板结合雕刻贴字,特别是一个大型高清数字投屏上,清晰梳理了八极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肌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在孟村大地历经300多年的岁月沧桑,生生不息。如果说展演馆追寻的是八极拳的“根”,那么外面的一景一物,塑造的则是八极拳的“魂”。兴武大街景观带便是其中之一。在这条长1300米的大道上,局部采用运动元素与武术文化相融合的小品符号,流畅的多色线条面层以草皮覆盖,体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梦想激情。侧面石墙采用镂空效果处理,体现运动健康的寓意外,更与整体的设计风格巧妙融为一体。还有内容丰富的八极文化园,包含八极湖景观区、八极文化书武长廊、八极碑廊、孟村历史名人文化苑等,倘佯其中,可以体味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