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济沿运河而行,有两个人文景观南北相望,距离不远。一是神堤祠,一是烈士墓。
南面的神堤祠,当年是人们为纪念明朝永乐年间的知县王弘毅所建。兴济县志记载,永乐年间,兴济一带洪水泛滥,运河决口,知县王弘毅组织大家抗洪护堤。怎奈波涛接天,洪水骤至,刚刚筑起的堤坝又一次轰然坍塌。王弘毅挺身而出,站在决口的河堤上,用身躯挡住了汹涌而至的潮水!潮水退却了,决口保住了,王弘毅却永远埋沉河底。他的坚守和勇气,不仅保住了一方生灵,也为后人留下永远的祭奠和怀念。
时光荏苒,500多年过去了,转眼到了1959年。还是这弯运河,还是这处场地。深秋的季节里,20岁的女教师宋桂荣带着兴济镇小学的孩子们去河边拾柴。要走了,一个孩子忽然看见河堤上有柴火,跑了过去,一个不小心,滑到了河水里。水势汹涌,孩子大呼救命。宋桂荣不顾一切地跑过去,跳进河里救人……孩子被救了,年轻的女教师却永远离开了人间。
后人为纪念王弘毅修建了神堤祠,《兴济县志》上有记载。1963年,沧县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兴济人民在抗洪护堤的过程中,发现了神堤祠的遗址。如今,遗址仍在,踪迹却无,只有无声流淌的河水,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曾发生过的故事。
2005年,沧县政府为宋桂荣修建烈士墓,周围遍植松柏,墓地就在神堤祠北面不远。每逢清明节,兴济村民及小学师生都会去为烈士扫墓。他们的故事,活在兴济人的口口相传中。
兴济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张宋桂荣的照片。圆乎乎的面庞,年轻、美丽、纯净,让人动容。有人把这做成抖音,配上文字:“20岁的生命定格,60年后笑颜如花,永远的青春。小老师宋桂荣,为救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留在冰冷的河里。”
杨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