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是大圣拳第七代传承人,大学毕业后放弃北京安逸工作,回乡创建武馆,遍访各地拳师整理拳谱,只为让武术能在河间开花结果,让大圣拳成为河间一张新名片。
北派拳法花开河间
——走近大圣拳第七代传人韩旭
本报记者 申萍 本报通讯员 刘春梅
“吼哈、吼哈……”来到河间华学武馆,传来稚嫩却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只见一群孩子闪展腾挪地练着招式,27岁的馆长韩旭穿插其中认真指导着孩子们习武。
韩旭传授的大圣拳,是典型的北派拳法,源于嵩山少林寺,兴于河间潮海寺。据传,明末清初,河间潮海寺中香火旺盛,时有匪人骚扰,到寺中掠夺财物。后云游僧鸿和尚用在嵩山少林寺所学技艺击退匪人,为保护寺中僧侣,鸿和尚留于寺中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不料三年后,匪人再次来扰。寺中另一挂单僧人张希鄂应战,仅仅利用阵法便将匪人制服,自此潮海寺永得安宁。故这一拳法为二位师爷共传,由二世师爷郭登山融会贯通合为一门。
大圣拳传承至今日已有三百余年。经过历代师爷的总结与发展,逐步将拳理拳法、功理功法完善,形成一个独立门派。据介绍,大圣拳分三路:一路白猿神拳,二路二虎神拳,三路四平神拳。大圣拳实战性强,注重实战意识。练习中要求十字为论,即“胆、力、拳、肘、宜、顺、逃、走、生、变”,作为习练要领和练功方法。拳法讲究手眼身法步之间的配合,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要求内调五脏,外舒五官,并配合内功心法来强健五脏。
韩旭生于河间,从小习武,上大学后,专门拜师于大圣拳第六代传承人潘立户,2010年19岁的韩旭成为大圣拳第七代传人。
韩旭说,父母支持自己练武,但却只能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个男孩子还是要有像样的工作。在父母的要求下,大学毕业后,韩旭在北京一家装饰设计公司上班。虽然有着不错的收入,但传承武术文化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2013年5月,韩旭毅然辞职回到河间,决定成立武馆,传承武术文化。
2014年,华学武馆正式成立,地点设在河间市文化馆。最初,学员只有六个孩子,其中还包括孙建杰、邸文博、刘明洋三名免费学员。韩旭说,这三个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却对武术非常痴迷,是个好苗子,所以决定免费教授。
教授孩子时,韩旭把每个招式都拆解成10个动作,自己反复示范,哪块儿肌肉用力,眼神从哪儿看,手指哪个方向,脚落哪个位置,他都画出点,再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对学员进行指导。武馆成立至今,他的学生们先后在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比赛等重要赛事中夺金;在刚刚结束的天津市首届航母论剑传统武术比赛中,获25枚金牌。
韩旭说,他和师父潘立户一起研讨时,都觉得大圣拳没有一套完整的拳谱,是拳种传承的最大缺憾。据韩旭介绍,大圣拳有108套拳法,包括器械、对打、单练,其中很多都已失传。2015年春节,韩旭与师父走访河北各地的同门,用了一年多时间,先后整理出60多套拳谱。每找到一套新拳法,他和师父都要细细探讨,向走访者学习。韩旭还想在整理拳谱的基础上,编写网络教程,让口口相传的那些拳谱能够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
韩旭说,他有一个理想,就是想把大圣拳打造成河间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