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 努力实施 寓教于乐
文明在身边 常做常精彩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影报道
前段时间,“道德始于心 文明践于行”有奖知识竞答上线,通过知识问答,普及创城知识、宣传文明常识 。答题内容丰富,从政策理论到身边文明,上线不到两个星期已有1.6万余人参与答题。“文明其实就在身边,你我都应积极参与。”一位答题的市民说。
是引导也是参与
“这里是投放口,拿着纸板投放进去,这边可以查积分……”运河区城管局垃圾分类体验馆内,李彦平在指导小朋友体验智能垃圾桶模拟投放和自动称重、积分过程。孩子们在愉快的过程中,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李彦平是滨南沧州公司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垃圾分类推广经验,生活中也积极倡导垃圾分类,目前担任运河区城管局垃圾分类体验馆宣传培训老师。体验馆开馆后,她先后给多个团体参观人群做讲解。
11月19日那天,体验馆迎来了22位小客人,他们是运河区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购买了各色糖果,准备了精美礼品,迎接进入体验馆的小客人。”李彦平说。通过垃圾分类动画片、大转盘游戏、人偶互动、模拟分类投放等方式,让小朋友们快速学到简单的垃圾分类知识,亲身体验,培养环保意识。
运河区城管局垃圾分类体验馆,是我市唯一一座多功能、综合宣教体验中心,体验馆涵盖四大板块: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展示区,宣传教育展示区,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展示区以及现场宣传培训活动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体验活动,引导人们将垃圾分类理念贯彻到日常行动中。“资源回收这边,节能灯和一些变废为宝的道具,都是运河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用废品制作而成的。”李彦平说。体验馆开馆后即受到市民青睐,学生团体、单位团体、周边居民体验不断。
不仅如此,运河区城管局给辖区50个公共机构配备常驻宣培人员,李彦平就是其中一员,她经常在小学宣讲垃圾分类知识。“什么是垃圾分类?如何正确投放垃圾?”……李彦平对垃圾分类的讲解,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场。但每次讲解一开始,她都是活力满满,虽然已年过五旬,但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什么是有害垃圾?”“废旧灯管、过期药品!”现场问答中,小学生们对垃圾分类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普及程度,令李彦平很欣慰。“一年多来,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高,尤其小学生们的普及度,很令人高兴。”李彦平说,政府的大力推广,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参与者,“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共同为了家园美好而努力!”李彦平说。
是传递也是收获
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不算短的路程,吕国良早已熟记于心,5个年头,周而复始,看起来单调,时不时会迸发一些小温暖,让车厢暖意融融。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文明窗口,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吕国良是307路公交车车长,自从当上车长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是窗口单位,一言一行,大家都看着。文明乘车,我们得先作出表率。”吕国良说。
微笑服务、帮助有困难的乘客……说起来,都是小事,但传递的是文明,收获的也是文明。
11月26日下午,一位坐轮椅的乘客在开发区管委会上车。吕国良发现一个人扶她上车很困难,冲车厢招呼了一声,乘客们纷纷上前帮忙,把这位乘客抬上了公交车,吕国良提前问好她的下车站点,到达站点,又招呼乘客一起帮她下车,整个过程很自然。
当年轻人将座位让给老人时,吕国良会送上一首优美的歌曲;上车问好、微笑服务,开启一天快乐旅程……“文明车厢,快乐上岗。”吕国良说。
打造主题车厢,站点配套服务设施,健全母婴室,打造残疾人无障碍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爱心服务……软硬兼抓,让文明车厢传递文明。
拾金不昧、辗转寻找失主;路遇车辆自燃起火、拎起灭火器冲上去;老人身体不适晕倒车内,借来手机,快速拨打120后,又脱下工装盖在老人身上;乘客报以谢谢、送来锦旗、自觉维护乘车秩序……公交车上的这些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是娱乐也是提升
“我是一名小学生,文明礼貌我最行。见到老师就问好,不旷课,不迟到……”竹板一打,文明唱响。黄河路小学四年级4班的刘家旭,表演的快板《文明你我他 沧州美如画》,引来阵阵喝彩。
这是黄河路小学举办的“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童谣传唱活动。小创作者们用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跳跃灵动的思维,谱写了一首首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歌谣,用快板、三句半等多种形式传唱,传递文明。
前段时间,市第十一中学推出的公益文明短片《绽放你的微笑》,收集了师生之间,从清晨入校到晚自习,各种瞬间微笑场面。微笑绽放,文明花开。
孩子们在一次次实践中,对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
垃圾分类培训老师、公交车司机、学生……不管哪个群体,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努力实践,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我们的城市也会更文明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