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到泊头途中,他为避免暴露改名“蓝天野”

2022-06-09
来源:沧州晚报

95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昨日病逝。他曾是一名地下党员,本名王润森——

从北平到泊头途中,他为避免暴露改名“蓝天野”

本报通讯员 哈增平 本报记者 张倩

e65f6d5c-0548-4b52-a931-b404cbea1a68.jpg

蓝天野(资料图片)

2d4d6198-1a5b-4d97-8fda-d455938aaada.jpg

华北局城工部泊头旧址陈列的蓝天野照片。

“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于昨天去世,享年95岁。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曾是一名地下党员。

蓝天野本名王润森,和沧州有着很深的渊源。1948年,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将他从北平转送到解放区泊头。为了安全起见,他将名字从“王润森”改为“蓝天野”。

从1947年底到1948年末,经华北局城工部护送的爱国人士有刘清扬、符定一、吴晗、周建人、米暂沉、楚图南、李明灏、田汉、安娥、张曼筠、焦菊隐、马彦祥、蓝天野等。蓝天野是这些人中最后一位去世的。

家中是联络点

成为地下党员

蓝天野本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于河北衡水饶阳,不到1岁便随家人迁居北平。1937年,蓝天野亲眼见证了北平陷落。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带给老百姓的悲惨生活。

1944年,蓝天野报考了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进入油画系学习。1945年,蓝天野阔别多年的三姐回到了北平,而她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很快,蓝天野的新家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

蓝天野的姐姐通过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发布的信息并记录下来。蓝天野负责刻蜡板,油印宣传资料。然后,姐弟俩再拿到街上去散发。

蓝天野还成为交通员。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到西山,把重要文件、书籍送给解放区的接头人,又从接头人手中取回物资等,交给北平的党组织。

1945年9月23日,蓝天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民主运动在地下展开。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在戏剧战线的工作,北平地下党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正是其中的一员。

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蓝天野放弃了美术学业,一边在剧团演出,一边在各学校中发展党员。

从北平转移到泊头

为防止暴露改名

1946年秋天,蓝天野加入了演剧二队。演剧队是1938年国共合作时,周恩来领导的进步文艺组织。演剧二队是国民党军队编制,但队员都是共产党员。

从1946年开始,蓝天野对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少校。1948年,白色恐怖加剧,国民党特务加紧了对作为进步剧团的演剧二队的监视,开始侦查他们与共产党的联系。此外,迎接解放战争胜利需要保存实力,地下党决定把演剧二队的同志们分批撤回解放区。

此时,国民党为演剧二队派来一个姓董的新队长。蓝天野为了争取时间,掩护同志秘密撤退,“忽悠”新队长中秋节给大家放了三天假。就这样,演剧二队的同志们开始了撤退。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走一拨人。到了第四天该上班了,演剧二队的人都顺利撤走。

蓝天野是和母亲以及另外一名小演员一起,转移到解放区泊头的。

由于蓝天野的母亲会说地道的冀中方言,一路上都没有引起国民党军队岗哨的怀疑。路上,为了安全起见,防止暴露身份,组织要求所有人都改名字。“王润森”于是为自己改名为“蓝天野”,并一直延用。

蓝天野等人抵达泊头后,又在华北局城工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转移到了石家庄平山县的李家庄村。

1949年10月1日,蓝天野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

坚守舞台一生

塑造无数经典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除了发展军事、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也很重要。蓝天野担起了重任,带领一批优秀的骨干演员,为新中国的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蓝天野自1952年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演戏、导戏,先后在《茶馆》《北京人》《蔡文姬》等剧目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还在《渴望》《封神榜》《茶馆》等影视剧中,饰演了深受观众喜爱的角色。他饰演的“姜子牙”仙风道骨,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从1957年开始排练《茶馆》,到1992年“告别演出”,蓝天野共出演了374场《茶馆》。

蓝天野先后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1年,蓝天野荣获“七一勋章”。